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资讯  > 作文大全 > 高中 > 高三

读《闻一多评传》有感

2018/12/27 22:21:52 人气值:

字体: 1200字以上      体裁: 读后感     

我有幸,从图书馆借得一线装版《闻一多评传》,此书为刘-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许多八十年代的文艺经典之作一样,八三年七月印刷第一版,而我所读之书恰为八三年诸多印刷本之一。藏至今,你迈过近三十个年头的风雨历程,经多人借阅,流传于众人之手,我拿到此书时,它已破旧不堪,灰蓝色的封面仿佛一触即破,再翻书页,字里行间,古味甚浓,些许文字也与今不同,繁简混合,可这却也没有为阅读此书带来不便,反而使我对此充满好奇,捕获了我猎取未知之事的情趣。——首先要说的话

此书之序由闻家驷所作,因家驷对一多知晓甚广,且一多为其兄,故序文中言辞平实,并无夸赞炫耀之词,仅站在众人的立场,简述其得失,更多的笔墨则放在刘烜先生作此评传的过程上,由此可见家驷对刘先生作其兄评传甚为满意,至于一多先生的功过是非,且让读者跟着刘先生的评传去获悉,去赏读。

此书约三十又二万字,一直到闻一多的出生记述到死亡,也就如时光记下每一个完整人生,由生至死,无丝毫间断停息。

至于刘先生记述闻一多之生与死,确实为与众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生之平凡,死之平凡。乍一看,生与死并无惊奇迷幻,但闻一多之死却能再平常中见真实,这样反倒能加深言辞的真实性。大凡我所览人物传记抑或评传,总以生死不凡而诱惑读者,如数代帝王生之时,天必见奇云,或是电闪雷鸣,或是巨龙腾空,竟无一人生之时,天地犹如往常;曾读林彪出生时,更是喜鹊长鸣不休,以之来暗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叫人观之,到底怀疑,真假几分,以至于读后文时也抱着幻想与怀疑的态度,把一部人物传记当作玄幻小说来读,这也就丧失了传记或评传的意义,也违背了作者美好的初衷,实为不值也!而刘先生的反其道,走真实,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该评传行文流畅,语言平实但又精炼,无论从前后衔接还是因果设置来看,都不乏精巧,让读者觉得顺畅上口,在无形中填充了读者的求知欲。而构思的严谨与丰富的创意也成为该评传的一大亮点。该文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对闻一多先生生平之事的叙述,但作者在把握时间性的同时紧紧抓住了创作的根本理念,即在原有的人物事迹上丰富了其内涵,使得故事的发生在合乎常理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成分却不显得那么虚假,这也就从深层次上展现了闻一多本就不凡的一生;也体现了作者在平凡的写作手法上彰显独特,在独特的人物形象上寻求平凡,刘先生的评传功底与对一多的了解之深也就可见一斑了。且刘先生也常显独到之处,即在丰富评传内容的同时,又在较短的时间间隔上进行了巧妙的往复循环,这种笔法在一多的学生时代体现的尤为突出,一多在清华的八年学生时代以及他作为一个文学初学者的身份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将一多苗头初露的社会能力以及文学事业上的成长揉为一体,进行了前后比照,反应了一个作家笔法及思想上的幼稚到成熟,而这种局部的往复循环一直贯穿了整个评传的始终,闻一多由一名学生成为诗人,由一个诗人成为社会事业者,由一个社会设业者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拥护者,倡导者。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作者巧妙的运用间断性循环,不但让读者获悉了一多成长历程之坎坷,而且没有让读者感受到思想情绪上的重复,乏而无味,反而使读者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思考评传中主人公闻一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变化成长的同时,我们又不自觉地充当了评传的接受者与评传主人公的膜拜者。作者还善于在视角的转换中描摹人物形象。该评传通篇以细腻而老道的笔触给世人展现了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形象,这样以来,使得作者心目中的一多更加人性化,人物个性更加活泼,我们在读着文字的时候似乎就能听到闻一多激昂的演说,看到他那争锋怒斥的面容,也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粗犷的喘息,对生活的感慨,对社会和祖国命运的忧虑;他不仅将这些为人熟知的鲜明个性描写出来,而且用特写的镜头将这些个性放大,成为当时奋进社会青年的个性,成为民族扞卫者应有的个性,成为社会主流所需要的人物个性。而且以此人物形象的渗透,揭示了社会现状的发展与变化。将个人命运的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欢喜与悲哀,可见作者在揣测闻一多生存时代背景时的细致,准确,只有在熟知这些的基础上,才很好的驾驭了个人成长与时代命运的关系,从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真正做到了写人物传记的目的和意义,也使行文更富有表现力,这就用一个时代的悲欢兴衰,说服了读者的思绪起伏。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大部分笔墨渲染的东西,也正是贯穿于全篇的一条主线,就是闻一多身上表现出来的认真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从评传主人公一多的角度来看,是对自身生活和生命的负责,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不怕苦累的高贵精神品质。他广泛的涉猎,潜心研究学术几十载,翻遍了从先秦到近代数千年的文化经典,考据了近千部古代典籍,将一个诗人的成长深深打上了学者的烙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教授,爱国主义者,反而成了他真正的代名词,他在原本不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惊人的成绩,在本就擅长的地方立足更加坚定,并将自己毕生的成果献给社会,献给水生火热中的人民,为伟大的社会理想献身,彰显了不凡的一生,作者将个人与社会联结起来,最终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形象,让我们确实能耳目一新。这是作者和主人公闻一多双重的成功。

这本评传我读了近二十天,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转变了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刚开始我可能更注重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技巧,想在获悉内容之后借鉴刘先生写作手法上的处理,写作思想和思路的设置,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东西,也使作者本身的价值在我心中无形升华,这或许是我与很多读者阅读传记时不同的地方。我这也算是一次“喧宾夺主”之举,但这倒使得自己对闻一多的了解与敬畏愈加深刻,对他命运与时代的理解更加细微。这还是我第一次以这种视角来阅读评传,正如站在局外的人本无心于局内事务,但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他们将局内事情看透,弄明白。这让我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诧异。

我在局外静观艺术成长的时刻,目睹了一个伟人的成长;在伟人呻吟的时光里,习得了艺术之长,真可谓是一件乐事啊!这时才发觉读书与感想犹如一本评传一样,随时间的推移,重视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而且会随时变更,这不是我们刻意的改变,而是一种伟大的被动。但愿读书也是一种无人能言明的评传。

后记:读完此书不久,思绪在脑海中泛滥几日,总想说点什么,但我知道,在我内心没有沉淀的时候我不能说话。恰好今夜难免,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于是留下了这篇凌乱的感言。

天水师院高三:樊斌

相关资讯

  • 送走你,平静地

    1月28日阴雪今天一切新年将至的喜庆都与我无关,我是游走了心的流浪者。爱猫既死,纷扬的雪花也要来祭它。时隔一年。那个五月二十八日我送走了最要好的伙伴,我甚至不愿叫它伴侣动物——这对这份全心全意的情感实在是有辱神圣的,就让我用朝圣的虔诚,一抒悲恸,来祭奠它的儿子。十一月,我还带它去医院呢。瘦弱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它在我怀里拼命挣扎,连指甲也深深扣入我的手臂。一个陌生人也抱着他的猫去看病,他极感兴趣地凑

    2018/12/27 22:29:50
  • 我是文字爱好者

    现在是2008年九月29日凌晨两点钟。睡前总想写点东西来刻画下此时此刻的心情轨迹,因为内心深处有着不安的恐惧,生怕早晨一觉起来,某些情绪会突然跑掉。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我的身上,很多次,脑海里突然有要写下某段文字的冲动,可是懒惰占了上风。暂且搁置,当再次想起的时候,那种感觉早已经不在了,甚至那些当时冲动着的文字几乎已经被遗忘地一干二净。我是个十足的夜猫子,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却呼呼大睡。我喜欢夜,在

    2018/12/27 22:29:50
  • 写在高二结束的日子里

    小学时代的回忆已随风飘逝开始变得渐渐的模糊,初中时代的回忆依稀只记得些许轮廓,高中时代的回忆,喜怒哀乐就在眼前,然而、转眼之间,我们就到高三了,不出一年的光景就将离别……而我永远记得你们,永远的young for you——题记高二、我此次短暂人生旅程的一个美丽景点。在这里,停留了一座春秋,我获益良多:倍感过集体的温暖、学习了丰富的知识、体会在苦乐交织的浮生、收获了真挚诚恳的友谊。。。所有此些,都

    2018/12/27 22:29:49
  • 写给那些始终一个人的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然喜欢上一个人的生活,爱上了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时候,我可以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望着天空发呆,我知道偶尔我也在幻想我的爱和等待。-一个人的时候,很怀念那些流逝的青春流逝的梦,还有生命中的那些色彩斑斓的过往。尽管有的已经过去了很久,即便有太多的不忍回眸。但有些事情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时候再一次想起。-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对着电脑当日记本,或许这辈子真的就是一个喜欢幻想

    2018/12/27 2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