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陈县有个叫孙元觉的小孩子,他年纪尚小,却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善于动脑,所以邻居家的孩子都乐于和他玩,大人们也常把他看作自己孩子的榜样。他刚出生不久,母亲便早逝了,所以从小是由他祖父和父亲带养大的。 他的祖父年逾六旬,腿脚渐渐不听使唤了。他十分疼爱这个孙子,因为孙元觉从小就懂事,又是他带大的。 孙元觉的父亲是他父亲也就是元觉的祖父一手养大的。元觉父亲是一个十分自私、贪图小利的人,平时一点儿也不尊重自己的父亲,认为他是个白吃饭的,每天总是指使他做东做西,不让休息,也不给他吃好的穿暖的,还让他住在简陋的小茅屋里。 元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十分不满意父亲这样的做法,于是便暗地里帮着祖父干活,还把好吃的东西偷偷送给祖父吃。祖父更喜爱这个孙子了。
祖父的年纪一年大一年,加上吃不好穿不暖,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元觉的父亲更加嫌弃这个从小抚养自己的老人了,经常恶语相加。 老迈的祖父整天坐在自己的小破屋里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时常独自垂泪,又不敢向外张扬。元觉看到此情景,十分伤心,便去劝父亲,让他对祖父好一些。可他父亲根本听不进去,有时还朝他大吼:“你给我少管闲事!”元觉没办法,只好尽量安慰祖父,多帮他干些活,想用自己那幼小心灵的真挚感情去温暖父饱经沧桑的心。 一天,元觉上学堂回来,发现父亲把祖父装进一个破筐,放上木板车,拉着朝外走 元觉见状,慌忙前拉父亲的手问道:“爹爹,你要把爷爷怎么样?” “你爷爷又老又多病,什么事都不能做,却总也不死,我怕他会变成妖怪,所以把他推到深山里扔掉算了。”父亲振振有词的说道。 元觉一听,嚎陶大哭,双手死死拉住父亲的胳膊哀求道:“求您不要扔掉爷爷,他都一把年纪了,如果扔在山里晚上会被狼叼走的。你不喜欢爷爷,以后就由我来侍奉他老人家,把我吃的分一半给爷爷,求求您,别扔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