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中实验基地的最后一天,我们在礼堂内,聆听着感恩的旋律,接受着美的洗礼......
——题记
那一天,基地的礼堂座无虚席。教官默默地走下台,轻轻地来到我们身边,讲述着一个虽语言朴实却感人肺腑的故事。
随着一声“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此展开。教官用极其缓和的语气,低声地讲述着,很快就把我们领到了一个心灵的归宿:那片绿油油的草地,那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和他唯一的好朋友——那棵慈爱的苹果树。
“小男孩每天都和这棵树玩。小男孩很开心,树也很开心。”故事的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让我看到了平凡中的真情。一个词语突然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朋友!谁也不愿和小男孩玩,而这棵树,却给予了他胜似朋友们的关怀。友谊之花,在此时,悄然绽放。我的耳边仿佛回荡着那一阵阵似银铃般爽朗的笑声,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以至于我也想加入其中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情节发生了一些变化。小男孩很快就长大了。他也不再理会这棵树了。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又来到树的身边,树欣喜若狂,并张开温暖的臂膀。然而他的一句话,竟给树那颗炽热的心降低了温度。他冷漠地说:“我大了,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我不禁感到有些气愤。难道他忘却了树是多么爱他,给予了他许多胜似金钱的珍宝——友谊和快乐吗?他难道不知道,一棵大树,怎么可能送给他金钱?
树却并不生气,它惋惜地说,话语中竟带着对男孩深深的愧疚之意:“很抱歉,我不能给你钱。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果子摘下来,去城里卖来钱。你会很快乐的。”故事发展到这种地步,我想,男孩一定怀有深深的自责,毕竟树给予了他太多,太多。然而他的一个动作竟令我惊异: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爬上高高的苹果树,将树上的果子毫不犹豫地全摘了下来。很明显,他的意愿得到了满足。
没过多久,身为青少年他又回来了,并变本加厉了,他要一座房子。我能轻而易举地想象到,从他那张冷酷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对大树的感激之情。他难道没有想到,原先硕果累累的苹果树早已变成了一棵毫不起眼的普通大树吗?可是,他不但没意识到,还把满肚子的怨恨全撒到树的身上。树又一次原谅了他的无礼,还将全部树枝作为对他的“补偿”。树笑了,但它却没有想到,没有了树枝,就缺少了叶子,也就不是一颗完整的大树。它现在,只是一根粗粗的木桩,又有谁能想象出它曾是一棵挂满香甜的苹果的参天大树啊。它的心中,满装着对男孩的牵挂和关怀。那个“朋友”,被我轻轻地擦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最亲的亲人。亲人的关怀,远远胜似朋友之间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