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广东医学院

2018/9/12 0:52:40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学校概况

广东医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从“八五”计划开始,连续三个五年进入省重点建设院校行列。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院校,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9月获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现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两万人,硕士研究生近千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9人,在校成人生一万多人。

历史沿革

1958年,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成立。

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

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

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院校。

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获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增强学科综合实力。学校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涵盖医、理、管、工、文、法等学科门类,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医学、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麻醉学、中药学、统计学、社会工作、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等20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和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8个二级学科。现有24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个广东省临床重点扶持专科。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2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4个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获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立项。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生物化学》、《外科学总论》和《组织学与胚胎学》获省级立项建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医学统计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获省级立项建设。现有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和药学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医学检验专业)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医学检验专业)。

科研能力

学校拥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建有湛江校区和东莞校区两大科研中心,拥有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衰老相关心脑疾病重点实验室、粤西高校分析中心、医学生物活性分子研究重点实验室、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经变性疾病与衰老研究医学重点实验室、病证结合二级实验室、湛江市环北部湾海岸特色微藻生物资源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湛江市肝胆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东莞市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等11个省、厅、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美联合肿瘤研究所,中美基因、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衰老研究所,中药与新药研究所等4个中外联合科研平台。

图书馆

广东医学院(原湛江医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原名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由中山医学院图书馆调拨。1964年后独立办馆,易名为湛江医学院图书馆,1992年随学校易名为广东医学院图书馆。 广东医学院图书馆由湛江校区图书馆和东莞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1960平方米,生均面积3.33平方米,其中湛江校图书馆1984年落成启用,建筑面积5344平方米,东莞校区图书馆2005年落成启用,建筑面积26616平方米,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累积馆藏文献总量216.1万册。

馆内设中外文书库、期刊库、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休闲阅览室、文献检索查新室和读者自修室等服务机构及场所。现有阅览座位4500个,其中湛江校区图书馆设阅览座位650个,东莞校区图书馆设阅览座位3850个。学校拥有先进的网络设施,是广东省教育科研网的接入单位,湛江地区汇接中心。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合作往来,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教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探索多种合作方式。《广东医学院学报》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科研成果

学校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6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5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成果奖43项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13项。

学术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的办学理念,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和友好合作关系。分别与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兄弟学校开展学科共建、科研师资培训等合作;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科罗拉多理工大学、日本大阪滋庆教育集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镜湖医院等教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探索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先后选派数十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进修学习和交流,邀请著名院士、学者和美、日、德、澳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来校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担任特聘教授等,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办校规模

院系设置

广东医学院二级院系
序号学院名称序号学院名称
1研究生学院2基础医学院
3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4第二临床医学院(东莞)
5医学检验,学院6护理学院
7药学院8公共卫生学院
9人文与管理学院10信息工程学院
11继续教育学院12社会科学部
13体育教学部14外语教学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00余人,博士生导师2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9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

教学成果

广东医学院办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共培养了4万多名高层次医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学校生源充足,是广东省考生报考的热门省属本科院校之一。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中有升,2013年学校本科生就业率98.78%,研究生就业率100%。学生以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在各级就业市场中属“强势群体”,就业率较高。[5]为了提升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促进医患和谐,广东在全国成立首家省级生命文化学会,广东医学院还在国内首开必修课“生命文化课”,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同时广东医学院建成全国首家省级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党委书记江文富介绍,“我们的课程将生命科学与生命文化交融在一起,涵盖了社会学、哲学、教与学、人类学以及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授课教师既有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也有药学、检验学及临床医学等专业课老师。”该校还将建设一个生命文化博物馆,从生物、社会学等角度,使学生以及市民认知生命、熟悉生命。

截止到2013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外语教学部等14个学院(部),广东医学院共有29所直属非直属附属医院,115所教学医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姓名

职责

江文富党委书记
郑学宝党委副书记,院长
侯小慧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高秀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符学三党委常委,副院长
颜大胜党委常委,副院长
丁元林副院长
杨云滨党委常委,副院长
赵斌党委常委,副院长
朱健平党委常委

历任领导

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任职时间

院 长

副院长

1958,07-1959,04高,彪1959,05-1959,10莫,怀黄德赐
1959,04-1959,12黄德赐高,彪1959,10-1962,03莫,怀赵延德,黄其江
1959,12-1962,03高,彪1962,03-1968,04黄其江
1962,03-1963,04黄其江高彪,周立人1968,04-1969,09贾春怀高彪,邢永前,孙保泰
1963,04-1966,07黄其江高彪,李华良1969,09-1970,11沈继和高彪,曹润生
1966,07-1968,04黄其江高,彪1970,11-1971,11胡,光高彪,马思德,阮建华
1968,04-1973,12高,彪1971,11-1972,08高,彪阮建华,张锦余
1973,12-1978,10高,彪阮建华,刘秉之1972,08-1973,12高,彪阮建华,张锦余,李克平
1978,10-1978,12高,彪阮建华,刘秉之,王永祥1973,12-1975,12高,彪李克平,张锦余,刘秉之
1978,12-1980,06高,彪阮建华,刘秉之,王永祥,李克平1975,12-1978,02高,彪李克平,刘秉之,黎亚,帝
1980,06-1982,10李克平,阮建华,古克1978,02-1978,10高,彪李克平,刘秉之,姜贯中
1982,10-1984,07符在泽古克,吕振忠1978,12-1979,04高,彪李克平,刘秉之,孙和斋,王永祥
1984,07-1987,10符在泽古,克1979,04-1980,06李克平刘秉之,孙和斋,王永祥
1987,10-1989,08古,克1980,06-1982,09卢光启,刘秉之,孙和斋,古克
1989,08-1992,06李炳强1982,08-1983,06卢光启,刘秉之,孙和斋,古克,项凡
1992,06-1998,02聂思槐李炳强1983,06-1984,07项,凡刘秉之,古克
1998,02-1998,07冯运兴李炳强,朱家勇1984,07-1987,10项,凡沈淑静,杨钦昭,陈书合,梁念慈
1998,07-2002,02冯运兴梁念慈,朱家勇1987,10-1992,06梁念慈杨钦昭,陈书合,聂思槐
2002,02-2003,10冯运兴罗少军,高志青1992,06-1994,02梁念慈杨钦昭,陈孝文,梁仁
2003,10-2004,11高志青罗少军1994,02-1994,08梁念慈杨钦昭,陈孝文
2004,11-2006,03高志青罗少军,侯小慧,黄钢1994,08-1996,11梁念慈杨钦昭,陈孝文,黄志生
2006,03-2010,3高志青周克元,侯小慧,黄钢1996,11-2002,03梁念慈陈孝文,黄志生,罗少军
2010,03-2010,06江文富周克元,侯小慧,黄钢2002,03-2003,11罗少军周克元,李永全,郑学宝

学园环境

学校总面积为1404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占地227 亩,创建于1958年,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创建于2002年,占地1177亩,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文化传统

校徽

标志中由广东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C”艺术演变而成的一个展翅高飞的鸽子,一本象征知识的书籍,一个紧握的拳头,以及一面扬起的风帆。徽标整体体现出学校肩负守护人类平安与健康的责任,引领学子徜徉在知识海洋并抵达成功彼岸的努力和信心,其中绿色象征茵茵校园,蓝色则象征了未来与希望。

校歌

广东医学院校歌

扎根在南海之滨

创业于荒坡水洼

沐浴着阳光成长

簸箕着风浪壮大

啊······广东医

可爱的广东医

南国的明珠我们的家

南国的明珠我们的家

立志立德爱祖国

校园盛开文明花

求真求精结硕果

芬芳桃李满天下

啊······广东医

可爱的广东医

天使的摇篮我们的家

天使的摇篮我们的家

师生团结齐奋力

昂首直向现代化

阔步迈进新世纪

前程似锦耀中华

啊······广东医

可爱的广东医

医院的明星我们的家

医院的明星我们的家

校训

立志立德,求真求精。

寓意为医者应当志存高远,怀有远大的目标,同时不忘职业道德,医德;追求真理,探索真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医学知识与技能要精益求精。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