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衡阳广播电视大学

2018/9/12 11:51:50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地址: 湖南省衡阳市莲湖路1号-15号      学校网址: 暂无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的网址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学校简介

衡阳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79年,隶属于衡阳市人民政府,归口衡阳市教育局管理,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音像、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的综合性成人高校。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坐落在衡阳市衡祁路98号,校园环境优美,北校区坐落在衡阳市向农路54号,地处衡阳市中心城区。拥有固定资产近5000万元,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电子电器、电力拖动实训中心、节术教育实训中心,还建有实习工厂和国家级重点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衡阳电大为湖南省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支撑,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生力军。衡阳电大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省电大分校的前列。衡阳电大开放教育在校学生6000余人;中职教育5000余人;继续教育现已开辟培训项目20余个,年均培训人数近万人。

学校内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处、财务处、总务处、教育技术处、招生就业办、系统建设办7个职能处室,开放教育学院、信息网络工程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4个院(校),建有城南分校等10余所教学站(点)。学校举办本科、专科、中专等层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共开设文、理、工、商、艺术等九大科类,54个专业,在校各层次学历教育学生7000多人。在职教师285人,其中校内教师165人,外聘教师120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65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80%以上。

学校坚持“培养职业人,服务学习者”,“开放、共享、服务”的办学理念和“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以网络教育为基础进行现代化远程教育的优势,举办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农村教育,积极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为有着各类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优质助学服务;利用电大教育资源建设社会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及国内外其它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30年来,衡阳电大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过得硬,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60,000余人,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1999年,衡阳电大以教育部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契机,紧紧把握全省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网络、卫星传输等为主的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认真开展实践和探索。十年磨一剑,通过试点,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长足发展。至2009年6月,衡阳电大计算机中心拥有计算机机房20个,多媒体教室25个,电脑800余台。电教中心建有两套广播卫星及VBI IT接收系统,南北两个校区设有完整的闭路电视系统。建有100M校园网、“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及与湖南电大互联的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点播中央电大、湖南电大、衡阳电大三级教学平台的多媒体课件,收看直播课堂,进行在线答疑,参加BBS讨论。此外,还建有与湖南电大互联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和配套的校内图书阅览设施;有包括车铣刨钻齐全的机加工车间和切割、氩弧焊、电氧焊车间的实习工厂;有电子电器、电力拖动实训中心;有包括钢琴、风琴、舞蹈练功房在内的艺术教育实训中心。2008年5月,“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落户衡阳电大信息网络工程学校,衡阳电大成为湖南最大的“中职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如今,与时俱进的衡阳电大已经形成卫星广播、数字电视、互联网三大教学传输系统,以数字化、交互式、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已经成功运行。包括保险培训、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一村一大”教育等和三级电大在线专、本科各专业教学资源,能够同时支持所有注册学习者在线学习,衡阳电大已经成为衡阳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强、资源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数字化学习超市。

学校先后被中央电大授予“全国继续教育基地”、“全国电大信得过考点”称号;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助学支持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12月,在湖南电大首届办学水平年度考评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被中共衡阳市委授予“红旗领导班子”称号,并被确定为衡阳市党建工作示范点;荣获衡阳市第二届优秀事业单位法人,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学校”。

大事记

1979年

1月21—22日 全省举行首届电大统一招生考试,开设机械、电子两个专业。衡阳市招生录取270人(含单科生)。市教育局工农教育科周友生同志专管电大工作。

1980年

3月5日 市编委发衡市编发【1980】6号文,同意建立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定事业编制2人 。

4月28日 时任衡阳市市长杨敏之同志在市人大礼堂主持召开全市大中型厂矿、机关事业单位、驻衡部队负责人大会,进行电大招生总动员,要求各单位认真搞好电大招生工作。

6月7-8日 衡阳市近2000人参加了全省统一举行的80级电大招生(专科)考试。

8月14日 湖南省编委下发文件,同意增拨1名编制给衡阳电大工作站,人员经费由省广播电视大学拨给。明确规定地区工作站由广播电视大学和地区教育局双重领导,以地区教育局为主(湘编直【1980】129号)。

1981年

2月17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任命廖哲斌同志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工作站站长(未到职)。

9月,电大工作站从市教育局机关搬出,迁至市二中对面(现教育大厦地址)二楼办公。

9月10日 湖南省编委同意衡阳市工作站原有3名,新增8名,共计11名。

1982年

2月16日 廖哲斌同志从衡阳基础大学赴任衡阳市电大工作站任站长。

8月2日 中共衡阳市委组织部衡市组发【1982】147号文件任命曹中书同志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工作站副站长。

12月4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衡市政办发【1982】58号文件同意市教育局新建衡阳市电大“学习中心”大楼,建筑面积为二千五百平方米,投资二十五万元,仪器配套费三十四万元,暂配工作人员二十名,基建、设备所需经费,请省教育局予以支持。至12月底工作站教职工共计14人。

1983年

3月12日 衡阳市委组织部发出衡市组发【1983】046号文件,同意成立中共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工作站党支部,韩平原同志兼任支部书记。

6月 由政府牵头召开全市有关厂矿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实验楼(北院A栋)集资会议,共筹措资金19万。造价40万元,市财政10万元,电大自筹10万元。

几经争取,省电大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息贷款引进的一套价值8.1万美金的实验仪器无偿资助我市,整个湘南地区仅此一家。

1983年 衡阳电大工作站招收文科新生257人,理科新生344人,自学收看者文科285人,理科478人。80级毕业生800多人。

1984年

1月11日,衡阳市人民政府以衡政发【1984】12号文:《关于成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的批复》,同意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工作站改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归口市教育局管理,业务受省电大指导。

1月11日,衡阳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衡阳分校联合发出关于办好我市广播电视大学干部专修科有关问题的通知(衡组发【1984】29号)。

2月6日 衡阳市教育局向市人民政府请示,将市二十一中学校址调拨给电大衡阳分校建“学习中心”。(衡教【1984】005号)

2月14日 衡阳市委衡发干【1984】51号任命衡阳电大校级干部名单如下:党支部书记韩平原,校长廖哲斌,副校长:曹中书、李益湘、何林臣。

3月21日 衡阳市编制委员会发出衡编【1984】17号,批复同意电大衡阳分校设置:办公室、教务科。

3月22日 市政府同意撤销市二十一中建制,将该校校址拨给电大衡阳分校建“学习中心”。

4月17日 市政府发出市政房土字【1984】第13号:《衡阳市人民政府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批准书》,同意在调拨市郊区人民政府原兴建家属宿舍征用的桥湾塘一角1.1亩土地,给电大衡阳分校使用。

5月19日 经市委组织部批准,电大衡阳分校为县团级事业单位。

8月7日 我校由原办公地点(市二中对面)搬到市二十一中学办公,教学楼一、二层仍是市二十一中学使用,三、四楼为电大分校办公地点。

9月 统计全市电大学员共计1983人,其中工科710人,文科696人,经济类577人;教学班共计70个,工科26个,文科22个,经济类22个。本年共招收672人,其中工科399人,干修科273人,学员分布为:市区556人,衡山33人,耒阳37人,祁东13人,常宁21人,衡阳县12人。

9月20日 分校正式主办直属教学班,负责人:李花白;工作人员:王利民、林长和。三个班共计学生105人,干修科40人,电脑专业35人,工民建专业30人。

11月15日 衡计基字第【1984】24号文件批准,同意电大衡阳分校实验楼建设项目立项,项目位于向农路54号,框架,1栋,2706㎡,投资24万元。1984年11月20日开工,1985年8月20日竣工

11月 省校于11月12日—15日,省电大在我市西湖饭店召开了理工科毕业设计会议,全省各电大分校、教学班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苏建民、市委宣传部长李锦庭、市职教办曾副主任、市教育局高国权副局长等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校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2月19日 城南区委宣传部【南宣(1984)07号】文,任命陶楚雄同志任城南区电大站副站长。

12月22日 市计委发出【衡计基字(84)74号】文,《关于重新核定下达我市一九八四年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电大衡阳分校总计投资15万元,其中市财政划拨10万元,单位自筹5万元,兴建实验中心教室2600㎡。

12月25日 我校发衡市电【1984】13号文,《湖南电大衡阳分校一九八五年招生工作意见》,共设置六个专业,即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档案学、图书馆学、党政管理干部基础专修科等专业,其中招收档案学1人,法律968人,汉语401人,干修282人,图书102人,新闻181人,共计2065人。

12月28日 衡发干【1984】5号:韩平原为衡阳分校党支部书记,廖哲斌同志为校长,曹中书、李益湘、何林臣同志为副校长。

12月31日 教职工人数统计:共有教职员工33人,全民所有制32人,集体所有制1人。其中校级领导5人,中层领导7人,教师10人,管理人员6人,工人5人。

1985年

1月9日 在衡阳日报社新会议室召开电大招生工作会议,各部办委局、区、县三管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共16人参加。共计招生4421人,按专业分:汉语1576人、档案330人,图书217人,新闻437人,党政干修科955人,法律906人。

1月28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85】32号文:曹中书同志任电大衡阳分校党委书记,韩平原同志任电大衡阳分校调研员,李益湘同志任电大衡阳分校顾问。

3月9日 衡阳市委宣传部衡宣干【1985】7号文件:乔安章同志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副校长。

3月18日 衡阳市编委衡编【1985】18号关于电大分校增设科室的批复,同意增设组干科、学生科。

4月9日,衡编【1985】22号:关于核定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人员编制的批复,经研究同意我校定事业编制85名,所配人员必须确保60%以上的教学人员。

5月3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85】166号:关于中共湖南电大衡阳分校委员会选举结果的批复,市委同意何林臣、曹中书、谭凤英三同志为中共湖南电大衡阳分校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曹中书同志任书记。

5月21日 在市防疫站二楼会议室召开我市85年电大招生录取工作会议。全年共录取学员1258人,其中党政干部专修科282人,法律181人,档案131人,图书102人,汉语言文学301人,自学视听学员807人,合计为2065名。

8月10日 市编委发出衡编【1985】45号文:同意成立共青团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委员会。

9月7日 湖南电大衡阳分校被评为省电大系统先进集体,黄锐老师被省电大评为“先进个人”。

11月8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1985】48号文件:关于明确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级别的通知,再次确定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为正县级单位。

1986年

3月21日 省建设委员会发【1986】湘建人教80号《关于联合试办电视中专的通知》,衡阳市分配60个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名额。

4月29日 举行83级经济专业毕业示范答辩会。时任市委书记杨敏之、副市长杨宝华等到会讲话,何林臣副校长主持答辩会。

4月20日 全省大学生作文比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全省电大系统共30人参加,我校参赛手陆元宏获二等奖,何太平获三等奖。

8月5日 市政府发出衡政发[1986]96号《对市教委、计委、财政局“关于在我市开办高师函授专业普通班和电大师范专科班的请示”的批复》,同意开设高师函授专业普通班和电大师范专科班 8月11日 电大招生由各级教委统一主持,市教委成立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抽调我校四人前去该办公室统一办公。共计招生3015人,其中工科1026人,文科1853人,中专136人。

8月22日 湘教计字[1986]66号:关于电大、函大、中函招收师范普通班学生的户口、粮食、副食品补贴等问题的通知。这类学生可到办班所在地办理城市户口、粮食关系,按城镇人口的定置标准供应口粮。

9月8日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北京召开八六届学员毕业典礼暨表彰大会。会上中央电大校长何东昌同志发了言,我校出席全国电大的有优秀教师黄锐,优秀管理人员张晓迈、刘慧星,优秀毕业生赵希琦、谭安利、邹衡耀、杨志坚。

9月23日 市计委批复衡计基建[1986]62号批准我校教工宿舍计划面积1560M2,二类13套,三类13套。

11月15日 衡市电[1986]31号《关于八七届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按省校安排我校将继续从应届高考中招收高中毕业生,开设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普通专科班

12月13日 市电大分校与市五建公司施工单位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1986年12月15日经城南区公证处公证,1987年元月正式破土动工。

12月11日 市计委发出衡计基字[1986]96号文,同意电大衡阳分校新建住宅1560㎡,共计26户,其中三类13户,二类13户,资金25万元

1987年

3月7日 由市政府出面召开了全市性的成人招生工作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市教委严洪涛主任传达了省成人招生会议精神,李益湘顾问代表分校发言。计划招收文科800人,理科420人。

4月20日组建衡阳电大学生蓝球队,参加衡阳市1987年大中专(技)院校学生篮球锦标赛,荣获全市第三名。

6月 17日至21日,中央电大在我市召开法律专业师资培训会议,知名法学家宋宗仁、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思云、中国政法大学主任邹名正三位学者讲座,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电大及全国29个省市的代表140多人,市政府副市长杜正衡、市教委主任罗成阶专程看望了与会代表。

7月10日 全校成招办招生,报名1707人,录取658人,其中文科353人,理科305人。

9月15日 夏庚成同志任湖南电大衡阳分校党委委员。(衡发干[87]245号文)

10月15日 市政府同意夏庚成同志任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校长,廖哲斌同志任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名誉校长。(衡政人字[87]34号)

1988年

1月18日 我校新建宿舍验收合格。

3月10日 我校发衡市电[1988]4号文,经校务会研究同意成立湖南电大衡阳市分校城北教学工作站。

3月31日 我校召开了全市各教学班点在内的1987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宣传部长李锦庭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4月4日 我校发出衡市电[1988]13号文:关于创办《衡阳电大学报》的请示报告。

4月27日,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发湘计字[1988]32号文件,补助衡阳市电大1987年度电大普通班师资培训经费2.1万元。

5月7日 经市劳动局审批,同意我校成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劳动服务公司”(衡市劳社[1988]36号)。

7月9日至10日 省电大召开首届电大师范班毕业典礼暨88届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我校纪委副书记王宏伟、教师刘果泰和7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7月15日 湖南省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衡阳分会举行成立大会,夏庚成校长宣读了省远教研究会关于成立衡阳分会的批示及贺电,李益湘同志作了筹备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了衡阳分会理事会。

10月21日 直属班举行1988年开学暨毕业典礼表彰大会,夏庚成校长作报告,省电大薛副校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乔安章副校长宣布了表彰名单,学校党政领导、直属班全体工作人员、新老学员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11月4~6日,龙永保受邀并由亚洲远距离教育协会资助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年会,在会上宣读了论文《Strengthening feedback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enhanced learning》。

11月17日 举行1988年度招生工作总结大会,全年共招收学员1074人,其中理工类246人,经济类591人,文科类236人。

11月25日 衡市职改任字[1988]298号文件,经评审确认我校马兴睦、乔安章、贺端源、黄锐等四位同志具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989年

4月14日 中共衡阳电大第二届党员大会,进行党委会、纪委会换届改选,选举产生了曹中书、夏庚成、何林臣、王宏伟、谭凤英等五位同志组成的新一届党委会。纪委会由王宏伟、杨旭、杨伯龙三位同志组成。

5月16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89]115号文,同意中共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第二次党员大会选举结果。市委同意我校大会选举产生的党委会和纪委会。党委会由曹中书、夏庚成、何林臣、谭凤英、王宏伟五位同志组成,曹中书同志任党委书记;纪委会由王宏伟、杨旭、杨伯龙三位同志组成,王宏伟任纪委副书记。

6月13日 学校成立校劳动服务公司,拟投资五万元,具体由张建平同志负责。

7月31日 推行科室合并,满负荷工作法,由原来8个科室合并成4个科室,即办公室、教务科、学习中心(直属班)、劳动服务公司,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 王宏伟(兼)、教务科 罗声疆(科长)、学习中心杨旭(科长)、劳动服务中心张建平(经理,聘任制)。

11月3日 我校发出衡市电[1989]42号文,同意成立“市船山业余学校电大公关、工美班联合党支部”,由周太芹同志任支部书记。

11月14日 湖南日报报道了我校科室合并与教学改革的情况,并刊登了校长夏庚成同志在直属班教改会上讲话图片,对我校改革进行了肯定。

11月17-18日 召开第二届工会会员大会,上届工会主席何林臣作了总结报告,经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工会,主席:杨雪英,委员:杨雪英、高友芳、许隽、许玉松、廖德宝、龙永保、周若林。

12月4日 衡阳市总工会组织部(编号:002505)关于改选基层工会委员会的批复,同意由杨雪英等七位同志组成第二届工会委员会,杨雪英同志任主席。

12月7日 我校被评为衡阳市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考先进单位。

1990年

1月2日 中共衡阳市委发“衡发”干(1990)1号文件,同意我校第二届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结果,杨雪英同志为湖南电大衡阳分校工会主席(副校级)。

3月16日 衡阳市审计局发【衡审决字(1990)012号】文,经过对世行贷款项目进行了就地持续审计,决定市政府应拨的世行贷款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34万元。

3月22 黄锐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王宏伟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1年

5月13日 学校研究同意组建非学历教育办公室,决定由张晓迈负责,成员有:许隽、韩平原、谢屏幛。

6月26号 衡政人字(1991)23号文件,符春明任电大衡阳分校副校长。

6月30日 衡发干(1991)218号文件,名誉校长廖哲斌、副局级顾问李益湘同志离职休养。

7月1日,市教育局党委授予我校党组织“先进党组织”称号

7月11日,衡阳市【职改任字(1990)第008号】文,谢屏幛评高级职称任职通知。

11月30日 根据市总工会有关要求,学校恢复建立教工之家,将七楼会议室作为工会活动室,拨经费8000元。

1992年

1月7日 团市委1991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团委被团市委评为1991年度团委工作先进单位,龙永保被团市委评为优秀团干。

1月 我校电视中专重新开办,直至1995年,我校电视中专学生注册3000多人,名列全省第一。

2月28日 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科技开发筹备小组,由杨雪英、许玉松、林长和、张友琴、廖德宝组成,设办公室、生产、供销、劳资等部门。

4月8日 衡阳市城南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发文(南编发1992)02号文件)同意将湖南电大衡阳市城南电大定为正科级。

9月28日,市机构编制委员办公室文件,同意我校增设成人中专部为学校内部科室。聘任周林军同志任中专部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聘任黄明湘同志为中专副主任。

10月17日 衡教职改领字(1992)84号文件,确认杨健波、罗声疆副教授任职资格;

11月29日 我校选派参加省电大主办的《前进向着二十一世纪》演讲比赛,选手邱衡荣获第一名。

12月31日 衡政人字(1992)28号文件,吴淦林同志任衡阳电大副校长。

1993年

12月19日 衡阳市语言文学学会年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市语言学会会员共七十余人。

12月25日,我校直属班在郊区政府礼堂举行纪念毛泽东诞成100周年文艺汇演。

1994年

1月8日 我校中专部在中南工学院礼堂召开全市电视中专学生大会。

6月28日 夏庚成和杨伯龙去梧州劳务公司考察,并签订了劳务合同,劳务公司输出的对象是大、中专毕业生,输到珠江三角洲等地。

7月20日 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衡编办[1994]30号文件批复,同意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衡阳市分校易名为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

11月18日 城南区编办下发南编字[1994]10号文件,同意将衡阳电大城南工作站更名为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城南分校。

11月24日,衡阳市大中专院校协作会在我校召开。

1995年

2月24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95年)76号同意乔安章同志提前退休。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95年)71号同意王宏伟任我校工会主席;李徳林同志任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9月28日 我校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暨党委、纪委换届改选大会,经过无计名投票,选出曹中书记、李德林、夏庚林、王宏伟、吴淦林为新一届党委委员,选出李德林、杨旭、许玉松为新一届纪委委员。

12月27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95)346号文件,市委同意我校9月28日党员大会选举结果,党委会由曹中书、李德林、夏庚成、吴淦林、王宏伟同志组成,曹中书同志为党委书记,李德林同志为党委副书记。校纪委会由李德林、杨旭、许玉松同志组成,李德林同志为纪委书记。

1995年度 招生人数,大专共计3000人,其中文科2638人,理科362人。

1996年

1月17日 衡发干(1996)78号文件,李运建同志任我校党委副书记;夏庚成同志任我校调研员;曹中书同志任我校调研员。

2月6日 我校承办的衡阳市大中院校协作会96迎春座谈会在教育大厦三楼会议室召开。

2月14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衡人字(1996)9号文件,李运建同志任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3月10日 中共衡阳市委机构编制会办公室发衡编办(1996)14号文件批复,撤销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中专部,设立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等专业学校为科级机构,人员编制从学校内部调剂。

4月12日,召开附属中专学校成立大会,时任副市长李湘源讲话并挂牌揭幕,时任市长陈安众、市人大主任钟名智到会祝贺;省电大、市教委、市计委、市物价局、衡阳日报社、衡阳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教育学院以及市属各中学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央、省、岳阳、郴州、益阳、邵阳、株洲、湘潭电大等66个单位来信、来电表示祝贺。

6月14日 召开工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市总工会李桂英副主席、市教委教育工会常家楚主席及电大工会会员共50人参加了会议,进行换届改选,选出了王宏伟、申燕、高友芳、李红、宋晓宁、廖德宝、许玉松为新一届工会委员。

6月28日 衡阳市总工会衡工批字(1996)29号文件,同意由王宏伟等7名同志组成电大第三届工会委员会;王宏伟同志为主席。同意由罗永文等3为同志组成经费审查委员会,罗永文同志为主任。

8月13日 市政府主持召开我校新校区选址会议,参加人员:市政府副秘书长潘义元,市计委副主任李家和、市教委副主任严洪涛等。选定衡祁路与外环路交角处的一块地,即我校新校园现址。

9月5日 第四次研究新校区选址会议,正式与市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购地55.53亩的协议。

9月28日 新校区整体规划图送市开发区管委会规划终审通过。

9月30上午8时48分 我校新校园开始推土平地,正式拉开建设序幕,校领导李运建、李德林、吴淦林和办公室主任许玉松等观看了推土现场,并拍摄录了像。

10月26日上午 衡阳电大新校园奠基典礼隆重举行,时任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长刘增科、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陈兴国、副市长李湘源、杨东林、市政协主席周培、袁副主任;时任省电大党委书记张宝兴、副校长杨永裘,省计委副处长唐新华等党政领导及省市100多个单位共1000多位代表莅临祝贺庆典,由时任市教委主任严洪涛主持,副市长李湘源、省电大党委书记张宝兴在庆典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11月21日 中共衡阳市委衡发干(1996)287号文件,李智平同志任衡阳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委员

12月3日,衡阳市人民政府发衡政人字(1996)25号文件,李智平任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12月20日 衡编办(1996)110号批复,同意设立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培训中心为内设科室,所需人员编制内部调整。

96年 龙永保同志的《也谈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在衡阳市财政会计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被评为二等奖。《浅谈点算会计教学计划的改革》在现代学校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在全省首届经济专业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1997年

2月28日 衡市电大校(1997)7号文件,成立办学水平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李运建,副组长:李德林,成员:吴淦林、李智平、王宏伟、杨旭。

3月18日 衡阳电大党字(1997)1号文件,共青团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第二届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由杨伯龙、宋晓宁、李笃生、苏翔鹰等四位同志组成;杨伯龙兼任团委书记,宋晓宁任组织委员,李笃生任宣传委员,苏翔鹰任文娱委员。

6月4日 市教委严洪涛主任宣布电大新任领导干部:李徳林任党委书记,杨旭同志任副校长、党委委员

7月1日 中共衡阳市委授予我校领导班子为“红旗领导班子”称号。

9月7日 投资2500万元的新校园教学楼、学生公寓、礼堂、食堂等近1.5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顺利竣工,并实现搬迁新校。省、市领导和全国各电大及各兄弟院校领导视察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湖南日报》《衡阳日报》《衡阳晚报》衡阳电视台、衡阳有线电视台、《湖南成人教育》杂志都多次给予报道。

11月16日 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湘教通(1997)192号文件,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设置为成人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考点。

97年 龙永保、申燕同志被评聘为副教授。

97年度 共招各层次、各类学生1200人,其中计划内招生普招生170人,成招计划内681人,大中专毕业1004人,其中大专204人,中专800人。在校学生5800人,其中校本部2422人(大专876人,中专1086人,注册视听生456人)。

1998年

5月11日至13日,全省电大学生工作座谈会在我校召开,全省各地州市电大负责学生工作领导和学生科长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时任副市长陈新文、湖南电大书记张宝兴、副书记常弼良、纪委书记姜元芝等省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大会由张宝兴同志支持,常弼良同志作了题为“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努力把全省电大学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主题报告。陈新文、严洪涛在会上讲了话,并同参会人员合影,衡阳电大、常德电大、零陵电大、岳阳电大、湘潭电大、娄底电大、株洲电大,省电大中专部,省直属分校、郴州电大、长沙电大等在会上介绍了电大学生工作经验,5月12日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我校自编文艺节目,会议圆满成功。

6月6日 时任省委副书记郑培民视察我校新校园。对我校新校园建设和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6月30日 前来参加在衡召开的中国电大编辑记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议的中央电大副校长、文学博士、教授孙绿怡同志,在省电大副书记常弼良,衡阳电大党委书记李徳林等陪同下参观了我校新校园。

7月1日至7月3日 中国电大编辑记者协会第二届全体理事会议于在会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近40名理事参加了会议,中央电大副校长、文学博士、教授孙绿怡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副市长陈新文、省电大党委副书记常弼良、市政府秘书长李开南、市教委主任严洪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8月 7日 省教委发【湘教通(1998)120号】文件,因我省部分地区连续多次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教育系统损失严重,要求各成人高校开展募捐活动,我校捐款5000元。

9月18日 陈新文副市长、市教委主任严洪涛等来我校现场办公

11月12日 衡市职改审字(1998)47号文件,确认林岚为副教授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12月,获全省电大会计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市综治委授予我校“市社会治安模范单位”称号。

1999年

1月6日 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发出(湘教通【1999】1号)《关于全省电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结果的通报》,我校被评定为全省电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1月11日 省政府在岳阳召开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总结表彰大会。副省长唐之享给包括我校在内的5所办学水平优秀学校授牌,校长李运建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月15日 全校教职工大会,校长李运健同志传达了湖南省评估表彰会议精神,我校评为优秀学校并获一等奖。

2月2日 湖南省计委拨付我校建校经费50万。

5月23 市教委委托我校承办1999年度分配到市区教育系统的大中毕业生进行入门培训,为期一个月。

6月 我校被确实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开放教点项目”首批试点单位,标志着开放教育工作的开始。

7月8日 我校发出衡电大字[1999]第19号文,同意常宁市教师进修学校设电大教学点。

9月23日 我校发出衡电大字[1999]第31号文,同意建立电大衡阳县教学点,开设小教师资大专班。

10月18日 据《湖南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统计,99年我校毕业生 446人,招生 859人,在校生1843人,开放教育专升本88人,非学历教育结业生1819人,教职工274人,其中副高8人,中级33人,初级11人,专任教师47人。

11月16日 中央电大发电校继[1999]5号文,批准衡阳电大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批继续教育基地。

同年,龙永保被教育部授予“全国电大优秀教师”称号。

12月21日 衡市职改审字(1999)61号文,确认我校张淑云同志为高级实验师职称任职资格。

12月22日 中共衡阳市委办公室发文【衡委干(1999)106号】文,同意调研员曹中书同志退休

12月28日 校长李运建与中央电大继续教育学院签订培训基地协议书,可以在湖南地区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协议有效期为2年。

1999年 招生1800多人。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考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0年

2月29日 我校被评为“城北区1999年度治安创模达标铜牌单位”。

3月25日 成立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业余党校,党委书记李德林任业余党校校长,副校长吴淦林任业余党校副校长,组干科长周林军同志任业余党校教务长。

6月20日 李德林、杨旭、龙永保参加在株洲召开的2000年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会议,我校成为全省开放教育首批试点单位。确定我校4个专业,本科200人,专科3个专业250人,注册视听生800人。

6月 被市教育局评为1999-2000年度检查评估优秀学校

7月6日 衡阳市委发出衡委干【2000】76号:《关于李运建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同意李运健同志任衡阳电大调研员;任命刘大信同志为衡阳电大党委副书记。

8月,陆秀艳被评为副教授。

10月13,学校内部机构设置调整:科室9个,实体2个,办公室、教学(科研)科、教务科,现代教育技术科,行政科,学生科,团委,招生就业指导科,继续教育中心,全日制教育学院,开放教育学院。

10月20日 截止2000年底,我校年度毕业生数:487人,新招生613人,在校生1805人,教职工72人,其中,教师46人,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助教6人,副高3人,中级18人,初级12人。

12月 被省电大评为全省电大教育评估检查优秀学校、全省电大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考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01年

3月 学校成立驻深圳毕业生就业推荐办事处。

4月25日 时任市教委主任严洪涛,副主任夏年新、周国强率办公室、师训、组干、计财等部门负责人来我校现场办公。解决衡阳电大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意适当增加一些骨干教师,同意将部分中小学英语和计算机培训任务交与我校。为加强对衡阳电大迎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教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国强任组长,校长刘大信、党委书记李德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4月 省教育考试院授予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点”。

5月14日 市教委主任办公会议议定:为加强对衡阳电大迎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教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国强任组长,电大校长刘大信、党委书记李德林任副组长,副校长吴淦林、李智平及教委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迎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迎评工作的指导、组织和协调。明确今后衡阳电大的业务指导归口高教师范科为主,成人教育科协助。

6月 我校被中央电大授予考试工作“信得过考点”称号。7月 衡阳电大校园网建成,100坐的多媒体教室,增置71台电脑,2个机房,改造网上阅览室,改进闭路电视系统,实行卫星接收,闭路电视网,计算机网络“二网合一”。

9月 为扩大招生生源,学校成立珠晖分校。

9月 李德林被评为省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周为民被评为省电大系统“优秀教师”。9月 省教育厅授予邹忠炎、刘思亮“成人高校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授予杨娟等7人“成人高校省级三好学生”,授予冯双林“普通高校省级优秀毕业生”。

9月 截止9月底,我校全年招生3174人,其中秋季招生2706人,在校学生达到5662人。

10月 我校被省电大评为“信得过考点”。

11月23日 我校被评为省电大校报通讯工作先进单位,李笃生、许玉松两同志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11月 我校被评为省电大系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11月 高支芳被省电大评为“考务工作先进个人”。

12月18日 截止2001年12月,我校在校生数5662人,其中普招生246人,中专生221人,下设15个教学点。

被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评为先进单位。

2002年

2月26日 为迎接开放教育试点中期评估,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我校成立了电大网站工作室。

3月13日 杨东林副市长率市政府文教科肖科长,市教育局副局长等领导来我校召开办公会议,对电大评估工作中的环境、经费、人事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4月21日至22 日 开放教育部级评估专家来我校评估,出席评估汇报会的人员有:专家组成员:雷晓敏 任宇 省教育厅:蒋易春 ,市政府:杨东林、 肖友儒,省电大:罗春晖、 彭思毛、 成京联 , 市教育局:周国强、罗胜利。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两级评估,我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优良学校。

5月 我校共青团工作受到团市委表彰,被评为“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教师杨应云被共青团湖南省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被共青团衡阳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周冰共青团衡阳市委评“优秀共青团员”。

5月17日 湖南省教育厅发文【湘教通(2002)65号】,评估认定我校为试点项目省级中期评估优良学校。

6月5日 衡阳市教育局(衡教职[2002]08号):同意成立衡阳市信息网络工程学校,隶属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属中等职业学校性质,校址设衡祁路98号;同意学校试办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外语和文秘等四个专业,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

7月25日-27日 召开第四届教代会,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内部科室由11个精减到8个,中层由20人精简到15人,裁减行政岗位9个。

8月18日,衡阳市教育局发文【衡教字(2002)35号】,决定我校为衡阳市中学教师培训基地。

8月22日 衡阳市编委(衡编【2002】16号文件)批准我校内设8个处(室、院、校),即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教育技术处,总务处、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信息网络工程学校。

8月 我校被市教育局正式确定为衡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并挂牌;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对我校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评估;与湘潭师院联合举办中学教师专升本远程教学班;与衡阳师院联合举办教师初等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

10月15日 湖南省教育厅检查组来我校检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衡阳市中学教师培训基地”并挂牌。10月30日,我校召开2002年度全校招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全年共招收学生3436人,在校学生7041人(含中专),我校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11月21日 衡阳市教育局发文【衡教字(2002)08号】,决定向坤轩、申燕为衡阳电大工会副主席,张建平任办公室主任,李笃生任办公室副主任,黄明湘任教务处主任,刘智任总务处主任,苏翔鹰任总务处副主任,林长和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龙永保任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刘果泰、杨应云任信息网络工程学校副校长。

12月18日 我校被省电大评为2002年度招生先进单位,杨伯龙、张志斌、冯雅娟、陶宏伟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先进个人。

12月20日 我校与电大在线远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合作协议书。

12月 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我校被授予2002年度优秀学校称号。

截止12月 底,我校在册学员7041人,(中专75人),教学办点24个,教职工64人。

全年我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2篇,申报并获准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

同月,学校发文成立珠晖分校,刘果泰任分校校长(副科级)。

2003年

1月6日 召开首届科研工作会议,时任省电大副校长杜纯梓、科研处长周礼良、市教育局局长奉祥明、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启静到会祝贺。

1月15日 我校南北两个校区校园网实现互联互通。

3月16至17日 全省电大教学工作现场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3月29日 龙永保同志被衡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衡阳市第三批后备学科带头人。

3月31日 我校被评为石鼓区200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模达标铜牌单位。

4月 我校组织学生代表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信息知识竞赛,并获得亚军。

4月14日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表彰2003届普招优秀毕业生,我校肖芳、胡群、欧志坚、潘鑫、肖芳梅、肖沉香、敖洁、朱黎明、谭志辉、邹高洁、欧鹏等11位同学受表彰。

4月25日 我校与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签订项目服务协议书。

5月21日 湖南电大表彰我校刘宏、黄湘、麻愈彬、刘志、黎文龙、谢宏艳、高艳等7位同学为2002-2003年度三好学生,表彰尹恒、汤蓓、周冰等3人为优秀学生干部。

8月31日 周为民同志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授予广播电视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奖”。

9月8日 龙永保同志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110月30日 我校校园网网站向中国联通衡阳分公司申请,并正式获准使用国际互联网域名.

12月15日 全省电大系统实践性教学环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12月15日 我校被省电大授予“优秀学籍管理集体”。

12月26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3]16号,同意“萧烽同志任衡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聘期三年)”,

2003年度 我校招生完成任务:2550人,其中本科:829人,专科608人,专本377人,成招专科241人衡阳师院大专86人,普招专科21人,职业中专388人,在校生规模5700人。中专学校增设旅游、宾馆管理、财务会计、幼教、电子商务、机电工程等5个专业。

2004年

3月16日 全省电大教学工作现场经验交流暨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省校杜纯梓等校领导参加了会议。谢宏治副市长致欢迎辞,市教育局周国强书记讲了话,刘大信校长在会上作了教学经验介绍。我校获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5月8日 为办好我校承办的“湖南省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我校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大信,副组长吴淦林。

5月28日 成立衡阳电大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迎评工作领导小组、迎评工作小组和迎评工作办公室:1、迎评小组领导小组,组长谢宏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周国强(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刘大信 、李德林;2、迎评工作小组,组长刘大信、副组长杨伯龙、龙永保;3、迎评工作办公室主任龙永保、副主任申燕

7月7日 我校被中共衡阳市委评为2003至2004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工作先进单位。

8月8日 根据中央电大、省电大相关文件精神,为做好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我校成立了衡阳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毕业生追踪调查领导小组,组长杨伯龙,副组长龙永保,;毕业生追踪调查办公室主任龙永保,副主任申燕。

9月9日 湖南电大表彰我校周为民同志为湖南电大系统优秀教师称号,陆秀艳同志为湖南电大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莫凡同学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评为2005年度开放教育“优秀毕业生”。

2004年 我校招生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各类招生2251人。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经市教育局年度目标考核,我校被授予2004年度“优秀学校”称号。

2005年

3月 校长刘大信、校长助理杨伯龙及周为民、彭浩、刘波等老师的《实践教学管理软件》获省电大首届课件大赛一等奖。

3月31日 衡阳市委发文(衡委干[2005]37号)市委同意许玉松同志任衡阳电大助理调研员。

4月16 日 湖南省教育厅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专家组来校,衡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曹昭明同志到会并致欢迎词,校长刘大信作了工作汇报.

7月7日 我校被中共衡阳市委评为2003至2004年度创建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

8月24日 衡阳市委组织部、衡阳电大等7家单位联合发出(衡组发【2005】7号)《关于实施“乡村培养计划”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05年秋季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市乡镇、村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计划由我校负责实施,为加强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我校校长刘大信,副校长萧烽均为领导小组成员。

8月26日 市委组织部召开“实施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动员大会。

10月15日 我市首届“乡村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秋季大专班举行开学典礼,500多名农村干部成为该计划第一批学员,时任组织部长张自银到位并讲话。

我校招生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各类招生3562人,其中本科789人,专科1921人,中专852人。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萧烽等同志被评为全省电大系统招生先进个人。

2006年

2月10日 中共衡阳市委授予我校“星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石鼓区委、区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2月28日 我校工会被衡阳市教育工会授予“先进基层工会”称号,校长刘大信被授予“工会工作积极支持者”称号

3月31日 (衡委干[2006]20号)市委同意李智平同志任衡阳电大党委书记,龙永保同志任衡阳电大党委委员,刘智同志任衡阳电大纪委书记,李德林同志任衡阳电大调研员,吴淦林同志任衡阳电大调研员。

4月8日 由教育部,中央电大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教育部开放教育评估专家组一行来衡,对我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总结性评估,市人大副主任彭仁昌出席会议,刘大信校长作了工作汇报。

4月20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6]3号决定龙永保同志任衡阳电大副校长。

4月 我校获全省电大经济类专业网上辩论大赛一等奖

5月15日 我校在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评估中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等级,并获得湖南电大奖金2万元。衡阳电大全省排名第一。

6月30日 我校被衡阳市教育委员会授予“2006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李智平、杨应云、彭振宇三位同志被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9月10日 杨安季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职业教育工作者”

10月30日 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谢厚新带领的市文明创建评估小组对我校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对我校文明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申报的“三星级文明单位”顺利通过验收。

12月30日 衡阳市职改审字[2006]59号,确认李智平同志具备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彭浩同志具备高级实验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2月 被省精神文明办公室授予“创建湖南信用单位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 许强老师和彭振宇老师分别被省电大评为“ODE网上教学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获得“开放教育评估”全省电大网上辩论赛(会计专业)第一名,陈佳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林靓同学获“最佳辩手”奖。获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员写作竞赛优秀组织奖,贺莉莉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程玲同学获三等奖。王冬玲同学被评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度开放教育“优秀毕业生”。

2006年 我校开放教育招生2232人,其中校本部1337人,成人教育244人,一村一大招生488人,合计招收新生2964人,超额完成目标,信息网络工程学校招生967人,在校生2000人。被省电大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

1月 我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星级“文明单位”称号。

3月2日 我校工会被衡阳市教育工会授予“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称号。被石鼓区委、区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4月2日 我校在信息网络工程学院大礼堂内举行“爱心助学”活动暨“国家助学金”发放仪式,校领导和教职工进行了爱心捐款,共计募捐14370元。

5月27日 我校参加了2007年衡阳市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青春风华”大学生合唱比赛,荣获二等奖

7月1日 我校被中共衡阳市委授予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7月12日 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通用管理能力杯”工商管理专业案例设计与分析大赛中,开放教育学院05秋工商管理本科班李建成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副校长龙永保和匡胜老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9月5日 我校刘大信校长被授予“衡阳市优秀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

11月5日 我校匡胜同志获得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电大基于网络课程改革试点”先进教师称号。

2008年

1月11日 我校被评为湖南省电大系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曹跃华、陶宏伟,许强三位同志被评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被市教育局授予成招考试优秀考点。

3月2日 我校被石鼓区委、区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3月 信息网络工程学校申请的中央财政支持数控实训基地获批,得到400万元的设备支持。

9月26日 衡阳市人民政府衡政人[2008]4号,市政府决定李智平同志任衡阳电大校长,杨伯龙、杨安季同志任衡阳电大副校长。

10月24日 衡阳市委衡委干[2008]80号,同意刘大信同志任衡阳市教育局调研员;萧烽同志任衡阳电大党委书记;李智平同志任衡阳电大党委副书记;杨安季同志任衡阳电大党委委员;刘燕同志任衡阳电大工会主席,党委委员。

12月31日,湘职改审[2008]108号文件确认龙永保、申燕同志具备高校教授资格,评审通过时间为2008年11月2日。

2009年

3月20日 信息网络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列为衡阳市十一五重点项目精品专业。

8月3日 信息网络工程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精品专业。

8月13日 在电大南院举行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重点数控专业实训基地剪彩仪式,标志着我校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正式启用。

9月10日 我校青年教师杨应云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并代表衡阳市获奖教师在长沙参加湖南省庆祝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颁奖大会。

二级学院

开放教育学院

信息网络工程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内设机构

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财务处、教育技术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系统建设办公室、工会、纪委、团委。

校址

南校区:衡阳市蒸湘区衡祁路98号

北校区:衡阳市石鼓区向农路54号

教学站点

衡阳市城南分校、衡阳电大珠晖分校、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教学点、衡阳电大常宁分校、衡阳电大衡阳县教学点、耒阳师范学校教学点、衡东农广校教学点、祁东县电大教学点、衡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点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