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 本科

绵阳师范学院

2018/10/15 5:28:24 人气值:
学历层次: 本科      院校类型: 师范类      邮箱: mnuzs@163.com      招生电话: 0816-2200001,2202650,(0816) 2200001 2200234 7084576 8065957 8026169      地址: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学校网址: http://www.mnu.cn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历史沿革

校园风光

1940年,绵阳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范合并为四川省绵阳学校(原绵阳师范学校前身)。

196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今绵阳市石塘乡成立四川省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组建绵阳师资培训中心(原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前身)。

1994年,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绵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

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并组建绵阳师范学院。

2003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正式挂牌,确立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

2004年10月,“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三座立交桥”架起国际办学思路。

2005年12月,“国际音乐艺术与教育高层论坛”隆重举行成立,国际化办学路子更加明了。

2006年5月,学校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007年10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2008年初,学校第二部发展战略开启。

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工程领域为环境工程,侧重生态环境方向),获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列入2012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实现了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办学力量

学校环境

绵阳师范学院北校区

绵阳师院现有北校区(本部)和磨家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北校区地处游仙区,学校依山傍水,清凉幽静,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北校区历史悠久,建筑大都建于上世纪,沧桑古朴,风格简约,硬件设施齐全,部分宿舍楼室内没有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宿舍大都分为六人间、七人间不等,统一价格约为1000元每年。

磨家校区地处高新区,尚在建设中,现已经初具规模,能够容纳万余学生入住。磨家校区各类硬件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住宿条件也得到了大大改善,现建有九栋现代化学生公寓,1、2幢为套间,无独立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3——9幢环境最好,空间足够大,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器,每天提供热水、有网络。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39人,专任教师981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 称教师332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75人,硕、博士研究生生导师27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1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

院系设置

学校现设有20个二级学院,有80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以及132个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九大学科门类。

绵阳师范学院现有2个校区,分为磨家校区(新校区)、北校区(本部)。

磨家校区所有院系: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校区所有院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等。

绵阳师范学院院系及专业设置
序号二级学院专业名称层次

是否师范

科类
1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汉语言文学
对外汉语
语文教育
2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学教育
3外国语学院英语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德语
英语教育
4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机电技术教育
5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
应用化学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6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教育
7法学与社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
社区管理与服务
8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历史学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9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
10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学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音乐舞蹈,)
音乐教育
11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12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
艺术设计
美术教育
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13新闻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14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
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
艺术教育(音乐方向)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15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农村区域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会计
16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17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园林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园艺技术
园林技术
18创新学院
19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建设

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生物学学科、化学学科三个学科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 现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心理学、应用经济学等),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历史学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程18门。学校有兼职研究生导师27人,与西南大学、西华大学等六所国内高校的6个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47人。

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4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生态学》 (苏智先教授)

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5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大学心理学》(吕建国教授)

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李超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热学》 (刘国跃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级英语》 (李学术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素描》(李兵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保护生物学》 (傅之屏教授)

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 (冯新灵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财务管理》 (徐鹏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普通逻辑学》(资建民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周明圣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现代汉语》( 傅远碧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边清泉教授)

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郭兴吉教授)

2008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杜先云教授)

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声乐》( 付国庆教授)

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廖胜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唐再良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阮期平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杜漪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罗明华教授)

办学成就

学生培养:

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70000余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家、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以良好的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享誉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实行学分制,开展弹性学习制度的研究和探索;设立大学生研究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鼓励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学校学生成才率高,2004年、2006年学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全省只有两所学校获此殊荣)。学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求实而著称,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欢迎。除四川省外,江苏、浙江、广东、重庆、海南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不少用人单位纷纷来学校遴选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荣誉:

绵阳师范学院北区凉亭2011年,中国创造学会、亚洲机器人联盟为学校授予“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和“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充分肯定学校在创新育人模式和创新实践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2011年8月,在全国VEX机器人锦标赛暨亚洲区2012年VEX世界锦标赛选拔赛中,学校代表队力克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劲旅,包揽第一、二名,实现VEX机器人比赛国内比赛三连冠,并获得2012年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2012年在学校承办的亚洲机器人大赛中,学校两支机器人代表队分别获得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大学组冠军、亚军。获得参加2013年4月在美国举行的VEX世界锦标赛的资格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100佳单位、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第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学生成才率高、 2004 年、2006 年该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高校”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是爱国亲民的好干部、有的是爱国爱民的商界精英、更多的是基础教育战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为西部普及基础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校坚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00余项,每年申报国家专利达200余项,学生在参加国际及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400余项。

2009-2010年,学校大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VEX机器人大赛冠军,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大学生VEX机器人锦标赛冠军和科学技术工程(STEM)冠军。2010年,学校大学生合唱团斩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两项,代表四川省参加中宣部组织的首届中华红歌会一举捧得大赛最高奖——“黄河杯”奖。学校积极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6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节,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 学校生源质量连续8年稳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8万余人,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绵阳师范学院磨家校区

学校现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全国唯一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国家基地——全国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建立了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立了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化研究中心2个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龙门山地震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以及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4个。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院”。 还建有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师范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建有教育实习实训基地148个,非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76个。

科研成就

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0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35项。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77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0余篇,SCI、EI、ISTP收录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90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120余项。

对外交流

磨家校区1教楼

学校坚持走办学国际化的道路,实施“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构建学校与国内著名大学之间、与国外大学之间、与社会之间的立交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国家污水处理工程中心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10余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已经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签订联合培养音乐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协议,成立了“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2+2音乐教学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开班,首批25名学员开始接受中德“2+2”联合培养教育。同时,学校成功承办了德国威斯巴登第三届国际钢琴大赛,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绵阳师范学院国际音乐艺术高层论坛”和国际生态环境前沿报告会。

文化传统

办学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

校训:厚德、博学、笃行、弘毅

管理模式: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

办学模式:“三座立交桥”

学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

教风:弘文励教,止于至善

学校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学校领导

魏成富

魏成富

1956年4月生,男,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验技术评审组成员,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磨抗蚀合金及抗磨抗蚀复合材料。在《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铸造》、《钢铁研究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项。

王海滨

生于1962年,男,山东诸城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绵阳市社科联副主席,硕士生导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无机功能材料制备方向。

1984年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历任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组织部长兼人事处长、组织部长。2003年1月至今任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多次荣获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绵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贾璋炜

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共绵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副书记。

199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2006年12月毕业于四川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7月至1997年2月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1997年2月至2006年3月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历任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法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副书记。2006年3月至今任中共绵阳师范学院委员会副书记。先后承担省哲学社会科学等省级课题四项。

梁国平

男,生于1961年9月,四川射洪县人,中共党员,法学学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现为四川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83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2000年6月四川省委党校经管专业研究生毕业。1983年6月至1987年8月在遂宁职业高中任教;1987年9月至1992年9月在川北教育学院工作,先后任学生处主持工作副处长,教务处副处长兼函授科长;1992年10月至2003年2月在绵阳教育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教务处副处长、工会主席、学生处处长、院长助理、副院长,主持工作副院长。2003年2月至今任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徐鹏

男,生于1955年11月,汉族,教授,中共党员。现任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1996年电子科技大学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评为管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年至2006年先后任西南科技大学实验室管理科长、设备处处长助理、副处长、处长兼产业处处长,西南科技大学后勤处处长兼总经理,西南科技大学计财处处长。2006年3月任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参加省党校学习,在高校管理方面有一定理论及实践经验。长期讲授《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概论》、《企业跨国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学》、《自然辩证法》等本、硕课程。主编和参编教材、论著5部。科研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荣获“省高校实验管理先进工作者”称号;连续两年荣获西南科技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知名校友

教育界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生)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毕业生)

邓平:商学博士,美国马里威尔大学终身教授。

汪明义:宜宾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毕业生)

贾波: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生)

冯志全:济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教工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生)

何江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科研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明: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成都市十佳文明教师,2005年四川省十佳文明教师。

刘东:字天长,笔名流云虹东,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世界华文书刊编委。已出版诗集《生命历程》,散文集《岁月留痕》等。

王学义: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人口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

杨江源:笔名江兰。现任绵阳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江兰工作室主任,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生)

欧阳明:现任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政界

吴光镭: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 副主任;原四川省宜宾市市长

左代富: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

王元勇: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崔兆全: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刘晓华:四川地方税务局局长;原四川省攀枝花市市长

李静: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

易杰:中共德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颜超:绵阳市委常委、中国(绵阳)科技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张伟:攀枝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民族工作委员会书记

黄黎明: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开慧:四川省江油市委书记

李孝武: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

马放之:四川省广元市政府副秘书长、广元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海清:北川财金办主任,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商界

卢俊卿:工商管理博士,天久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大会执行主席、《发现》杂志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委,华人亿万富翁俱乐部主席,北京市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孵化器创始人,高效激励体系创建人,中国美丽经济理论奠基人。曾获得“2005华商影响力100强”、“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财富人物”、“2005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文化传媒业新坐标人物”等荣誉。

杨学军:现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经理。

王祥兵:现任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李亿中,现任富临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

李德超:现任绵阳市物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北京华青国际投资公司副董事长。

雷文勇:现任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工商联名誉会长。

张钧: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何韬: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侯昌武:中国服装业著名企业经营及品牌战略专家、本土杰出品牌策划代表人物。

马礼文:现任北京瑞和国际演艺总经理。

张恒: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工商国际助理总裁。

仲卫东:深圳市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方尼:现任绵阳市嘉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韬:德阳玖鹏贸易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西华师范大学

下一篇:内江师范学院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