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中学 > 高中

揭阳第一中学

2018/9/20 17:22:59 人气值:
学历层次: 高级中学      招生电话: 0663-8733151,0663-8622125      地址: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东山街道办事处凤潮社区居民委员会      学校网址: http://www.gdjyyz.net/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一中概述

揭阳第一中学[1]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1993年被定为揭阳市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学校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2010年荣获揭阳市先进集体称号。

历史沿革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刘勤加以扩建整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设武院部,招武生练开习射。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榕江书院”为“榕江学堂”,设师范部和高小部。

民国三年(1914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备案,改为“榕江中学”,学制四年。1925年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换名为“揭阳县立中学”,1931年起增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并正式定名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机轰炸榕城,一中遂搬到棉湖,假“兴道书院”旧址上课,1942年迁回原校。1945年3月校舍被日伪摧毁。抗日胜利后靠海内外乡亲父老,尤其是邑侨的资助,才在原址重建。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1月5日军管会接管学校,县长杨世瑞兼任校长。1953年,揭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县重点中学,当时高级中学生二千多人,1958年起只办高中班,改名为“揭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文革”期间被取消重点,与侨中合并,办成“二·二”制完全中学,改名为“五七中学”。不久又与侨中分拆,仍旧称“揭阳县第一中学”。

1978年恢复为县重点,不久被确定为地县二级重点中学(后改为县重点)。1980年学制恢复为高中三年制。1992年5月,揭阳撤县建市,一中成为市直属中学,1993年5月,揭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揭阳市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揭阳市一级学校。2002年7月,揭阳一中又被省教厅评为“省一级学校”。2006年7月,在老校区开设揭阳一中附属初中。高中部迁至北河对岸的新校区。2007年12月,揭阳一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揭阳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业绩卓著、声誉远播的粤东名校,其前身“榕江书院”创建于清朝乾隆八年十月二十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学校1978年恢复为揭阳县重点中学,1993年被揭阳市人民政府定为市重点中学,2000年被定为全省27所有资格保送学生直接上大学的名校之一。现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办学两百多年来,培英毓秀,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有杨石魂等爱国志士,有许涤新等党政领导,有陈小明等科技精英,有洪世杰等艺术大师,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类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

学校现状

揭阳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业绩辉煌、闻名遐迩的粤东名校。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成为揭阳市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众多学子向往的地方。

揭阳一中现有高中教学班66个,学生3902人。学校占地面积111222平方米(老校区21312平方米,新校区89910平方米)。揭阳一中新校区在2005年动工兴建,2006年8月基本完成主体建筑,学校顺利搬迁进新校区办学。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65.3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经过不断完善,至2009年,揭阳一中新校区拥有教学大楼、图书馆综合楼、科学馆、艺术楼、实验楼、教师办公楼、师生食堂、学生宿舍等独立大型建筑,以及运动场和环形跑道等大型设施,有校史室,语音室,艺术室,生物园,信息技术中心总控室,多功能厅,电脑室,软件制作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多种功能室。教育、教学、教研、生活设备设施配套完善。完成了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等后期完善工作,特别是校园绿化和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使校园环境优美,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揭阳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给予一中大力的支持,先后投资帮助一中建设科学馆、现代化的双向多媒体校园网,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设备设施,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又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围绕全方位育人,努力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空间,在常规文化课程之外,还注重开设体、美、劳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强化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设立品牌级的名师培训、提升级的职称培训、入门级的新教师培训,点面结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教职员工258人,其中女教职工138人。研究生(含在读)15人、双学位5人、高级教师68人。2006年以来取得国家级荣誉(含竞赛获奖)的教师有27人次,省级荣誉(含竞赛获奖)的有32人次,市级荣誉(含竞赛获奖)的有47人次。截至2008年底,学校教师拥有国家级荣誉5位,省级荣誉21位。其中国家级劳动模范1位、特级教师4位。各科教研组长均为全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全市各学科带头人。

历任校长

时间起止

学校名称

校长

1904榕江书院(山长)曾述经
1904-1911榕江学堂林育
1912-1914榕江学堂周南
1914-1917榕江中学周南
1917-1918榕江中学周易
1919-1924榕江中学林清元
1925-1927揭阳县立中学林鸿飞
1927-1929揭阳县立中学郑守仁
1930-1943揭阳县立第一中学曾靖圣
1944-1945揭阳县立第一中学杨树荣
1946-1949揭阳县立第一中学陈维屏
1949-1950揭阳县立第一中学杨世瑞
1951-1952揭阳县立第一中学黄钟
1953-1956揭阳县立第一中学陈明苑
1957-1958揭阳县立第一中学余涛
1959-1966揭阳县立第一中学陈实
1967-1968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成立“革委会”(革委会主任,学生代表)
1969-1970“五七”中学革委会主任谢耀希
1971-1976“五七”中学揭阳县第一中学革委会主任林盛宗
林盛宗
1976-1978揭阳县第一中学刘青山
1978-1980揭阳县第一中学陈实
1980-1988揭阳县第一中学杜式庄
1988-1992揭阳县第一中学王谦和
1992-2000揭阳第一中学王谦和
2000-2009揭阳第一中学黄宏国
2009至今揭阳第一中学方少明,[1]

办学成绩

2006年至2008年,揭阳一中高考一批上线率分别为48.2%、48.1%、46.7%,本科上线率分别为83.9%、88.5%、84.6%,全校录取率均达到98%。尖子生在高考中获得全省单科状元2人次,全市总分状元5人次。2007年高考, 600分以上144人,占总人数的18.3%。囊括全市文理科状元,彭伟峰665分,居全市理科总分第一名,蔡梅莲652分,居全市文科总分第一名。2008年高考,郑博铭同学以理科总分681分傲立揭阳市理科总分第一名(粤东地区第一名);陈耿佳以理科总分676分雄踞揭阳市理科第二名(粤东地区第三名)。2010年高考揭阳第一中学再次获得丰收。

此外,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活动或评比活动硕果累累,自2006年至2008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30人次,省级35人次,市级36人次。2006年该校王伟冰同学参加广东省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等奖,代表广东省参加第2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再创佳绩,荣获全国二等奖,列全国第三十一名、广东省第三名,被北京大学物理系提前录取。2010年度揭阳一中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9人次,其中国家级二等奖4人次,国家级三等奖6人次。

2000年以来,揭阳一中连年被评为“高考成绩优异单位”、广东省“教育教研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文明学校”。2000年被定为全省27所有资格保送学生直接上大学的名校。

[3]2011年揭阳一中高考取得喜人成绩,上第一批573人,人数及比率全市第一;比2010年增加100人,增幅26.7%。上本科线1364人,上线率82.04%,全市第一。理科全市前10名共19人,该校有10人,人数及比率全市第一。理科进入全市前20名共46人,该校有22人,人数全市第一。文科有8位同学进入全市前20名。该校陈佳惠、冯佳文656分获得我校理科并列第一名,陈佩芬同学633分,获得该校文科第一名。语文、文科数学、英语、理科综合四科获得全市单科第一名。

[4]2012年高考放榜,揭阳一中传来捷报。揭阳市理科总分前10名学生共17人,其中揭阳一中9人;文科总分前10名学生共18人,揭阳一中5人(其中普宁二中7人),揭阳一中囊括了全市理科、文科的第一、二名(其中普宁二中1人并列文科第二名)。揭阳市一本上线率揭阳一中最高达34.05%;本科上线率达揭阳一中最高达88.5%,

2012年全省理科690分以上54人,揭阳一中占2名。清华大学招生办人员到揭阳一中与有关考生面谈,鼓励考生报读清华大学,并接受考生对清华大学的专业设置、志愿录取等方面的咨询。

2013年高考喜讯:该校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跨越性的大进步。纪漫萍、吴伟佳、夏博武三位同学分别以687分、683分、682分获得全市理科高考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周芬行、林婉祺、江蔼三位同学分别以663分、662分、657分获得全市文科高考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全校一批上线人数共717名(其中理科611名、文科106名)、上二A线以上1327名、上本科线以上人数1532名。清华大学到揭阳市招揽高分考生,揭阳一中3名理科生被列为重点招录对象。

校友精英

作为一所拥有两百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名校,揭阳一中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如中共早期革命家杨石魂、经济学家许涤新、地质学家李扬鉴、航天专家潘昭汉、香港志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林佳、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小明等。

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已为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两万多名,连续多年获“高考成绩优异”奖励,备受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赞扬,为广大学子所向往。

红色一中

长期以来,揭阳一中不仅在粤东,在全省,甚至在全国被公认为是一所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先后涌现出杨石魂、林美南、邱及等早期共产主义革命家。

辛亥革命时,榕江学堂军事部教员、同盟会领袖黄士杰,率领用学堂军训用的八十多支毛瑟枪武装起来的学生军,包围府衙,驱逐知县,与从潮州开来的商团何子英部里应外合,光复革命。黄士杰被选为民政长(县长)。

揭阳一中第四届校友杨石魂烈士(1902—1929):早期著名的共产党员、潮汕地区青年学生 运动和工人运动领袖、潮汕党组织的创建人、潮汕人民的杰出儿子。

“五四”运动爆发,杨石魂在揭阳一中成立“榕江学生会”,任学生会主席,带领学生上街示威游行。又联合岭东(潮、梅、惠)各地学生在汕头成立“岭东学生联合会”,他被选为正会长,领导岭东中小学生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成为粤东学 运领袖。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进军潮汕时,他带领工农武装策应起义军占领潮汕,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史称“潮汕七日红”。在起义军遭受敌军截击而失散危难之际,他机智勇敢地掩护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三位中央领导人撤离战区,从普宁安全转移到香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历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北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等职,为革命斗争倾尽心血。

1929年5月在武汉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金色一中

一中校友中,有成就的科学家、教授、专家学者,特别是高等院校的校长、系主任,更如满天星斗,熠熠生辉。据1998年不完全统计,当时担任大学校长的就有曾近义、曾鸣、蔡高火等人,回国留学获博士学位的接近一百人。在科技界上崭露头角、产生国际影响的科学家、学者有中山大学化学院院长陈小明,化工部地质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扬鉴,在英国理丁大学物理系从事研究工作的洪启和,在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站从事研究工作的林志丹。

揭阳一中第四届校友许涤新——世界著名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长期追随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开展工作。曾任全国工商院主席、统战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汕头大学第一任校长等职。

揭阳一中57届校友陈小明——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山大学工作。1994年底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被选为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两次获得中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现任现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陈小明博士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银色一中

一中校友,从事工商业活动,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大企业家、大老板更是难以斗星车载。以揭阳来说,林锦填、杨启昭、汪林佳都是百姓耳熟能详的名人。

揭阳一中57届校友汪林佳——美籍华人、香港志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揭阳市政府经济顾问、东南亚著名金融家。热心桑梓,情系母校。2000年以来分别设立“志英奖学金”、 “揭阳市志英助学基金会”,2008年又设立“揭阳市志英助学基金会成立暨志英教育奖学金” , 在揭阳一中奖励优秀生,扶助贫困生。激励广大学子奋发向上,立志成才。

2009年8月17日,揭阳市“志英教育奖学金”颁奖仪式暨大型文艺汇演在该校隆重举行。

学校地址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北河大桥往西2公里左右(或西凤桥往东200米左右)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