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8/10/15 13:34:00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9月,上海轻工业技术学校成立。当时上海市轻工业局开办了上海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同年9月,上海学校历史沿革

市第二轻工业局在所属制药公司开办的上海制药工业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开办了上海市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

1957年7月,因一、二轻工业局合并,两所学校也合并,改名为上海市轻工业学校。

1959年9月,上海轻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并入该校,与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62年9月,上海食品工业学校并入该校,改名为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学校,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74年9月学校改名为上海轻工业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1月,恢复大专,定名为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

1992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中央重工业部领导的重工业部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1954年8月,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建校筹备处成立。

1955年7月,上海冶金机械工业学校正式成立,位于原上海市龙华区徐家木桥。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5月,学校改属中央冶金工业部领导。

1958年7月,冶金工业部委托上海冶金工业局代管,同年10月改为专科学校,并更名为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同年11月,学校与上海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分设大专部和中专部。

1962年6月,学校由高级专科学校改为中等专业学校。

1963年3月,学校归冶金部直接领导,同年6月校名改为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并于1964年2月定为冶金部的重点学校。

1971年3月,学校归上海市冶金工业局领导。

1974年9月,学校改为上海冶金七·二一工人大学,招收工人学员。

1978年1月,学校恢复上海冶金专科学校名称和高等专科学校性质。

1990年10月,学校与上海第二冶金专科学校合并成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并于1991年9月启用新校名。

●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9年9月,上海化学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成立。

1960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62年,上海化工医药专科学校并入。

1971年5月,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上海市化学工业学校、上海农业化工学校三校合并为上海市化学工业专科学校。

1974年5月,校名改为上海化工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8月,学校恢复上海化学工业专科学校校名。

1992年4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之后

2000年4月,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上海应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校门

用技术学院。

2004年,该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2月,上海香料研究所、上海日用化学研究所并入学校。

2007年,该校获留学生招生资格。

2008年,该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10月,占地面积近1500亩的奉贤校区正式落成,学校主体搬迁至奉贤校区。

2015年,拟更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设置有19个二级学院(部),共设有48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本科专业
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光电材料)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工程管理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工程创新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软件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和、排水工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
外国语学院英语、德语
轨道交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
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绘画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其他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部、体育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1720名,其中专任教师113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00名,其中

奉贤校区景(11张)

教授12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99%,其中博士学位440名,占教师总数的38.77%。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8名。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工、理、管、经、文、法、农、艺8大学科门类,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化学工程)授予领域。有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3个):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视平面”艺术创新

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应用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城市安全工程、公共艺术(平面设计)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获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拥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5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7个,学生实践实习教育教学基地251个。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2项,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应用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都市轻化工业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中心

上海市特色专业(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基础化学实验中心、香料香精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序号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所在学院
1食品工艺学周小理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9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在学院

1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叶真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2

金属热处理原理

吴桢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机械制造基础

胡大超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4

市场营销学(专科)

魏栓成

经济与管理学院

5

文字设计(专科)

吴飞飞

艺术与设计学院

6

物理化学

徐瑞云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7

食用香精工艺学

肖作兵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8

塑性成形理论

徐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9

创业学

魏栓成

经济与管理学院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7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现有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五年来,学校选派百余名教师赴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421名学生出国交流。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自2007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来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数达到144人,同比增长41%,其中学历生52人。同时,学校引进优秀外籍教师,并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参与教学、科研工作。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3月,学校设有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

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香料香精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

序号名称批准年份主管机构

1

上海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1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

上海市冶金工艺和设备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201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3

上海香料香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部委攻关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前期研究专项等国家项目115项,省部级项目250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21部,发表学术论文3563 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1899 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587 篇,申请专利数906项,其中发明专利534项,授权专利471项。学校科研经费从合校之初的300多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1.70亿元。五年来,学校先后与企业签署了786项合作协议,项目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原校长卢冠忠教授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项目于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肖作兵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品质香精制备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校园风景

登化学工程、材料工程、香料香精技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计算机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园林园艺、数理科学、经济与管理工程以及相关的交叉学科和相应的基础理论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技改成果、科技信息等。学报的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研究简报“。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3月,学校馆藏文献在艺术、材料、机电、化学化工、食品及生物等学科领域形成特色,馆藏图书145万册,电子图书79.78万册,中外数据库41个。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任期
党委书记吴松2013年7月-至今
院长刘宇陆2014年7月-至今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敏娟2009年8月-至今
副院长陈东辉2006年12月-至今
副院长叶银忠2009年1月-至今
副院长张锁怀2013年7月-至今
副院长张艳萍2013年7月-至今

学校文化

校徽

释义: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英文译名: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缩写“SIT”为整个校标图形构成元素。校标

2、SIT字母构成的整个椭圆形带毛边拟人化图案,表示全体师生员工在党委领导下去“创新·开拓·进取·腾飞”的意境。

3、采用铁灰颜色的“S”粗框架,表示这是一所非常有为,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带毛边粗黑体字拟人化的“IT”字母,表示有活力的学生在大学里茁壮成长,也表示“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的意思。更有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专业是我院特色。中间用了黑白二色,这是一种永恒的色调,象征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昌盛发达”。

校训

明德、明学、明事

释义:

关于“明德”

“明”在此作动词,其义为“清楚,懂得,知晓,明白”等,引申为“学会”(通过学习而掌握)。

“德”,指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规范,如公德、道德准则;又指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如美德、品德;还指德行,即有道德的行为。中国文化中,“德”被认为立身之本。

“明德”,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有德之人。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注重品德修养,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品德高尚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

关于“明学”

“学”,指分门别类的系统知识,如哲学、数学、化学等;又指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如学问、学术、学识、博学多才等。“学,识也。”(《广雅》)。

“明学”,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治学。“明学”更加强调对学问的追求,强调使学生掌握做学问的方法,强调学以致用。

关于“明事”

“事”,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与活动,如事情、事件、事业等;又指职业,如“谋事”,即找职业、找工作。

“明事”,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怎样做事。中国传统文化把“会做事”作为对人的一种积极评价,“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符合该校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定位。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