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位置
忻州师范学院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和平西街10号
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新建南路10号
历史沿革
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58)省文中字第604号文件”批准,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制2年,开设语文、数学、生化3个专业,4个班,在校学生146名。1959年9月,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与大同师院合并组建为晋北师专。学校经费由山西省教育厅拨发,行政业务由晋北专署文教局领导,学制2年,在校学生550名。1962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2)晋教王字第276号文件”批准,晋北师专裁撤。
忻县地区五七学校
1965年2月,忻县地委、忻县专署筹办耕读师专。耕读师专附设在忻县师范,共招收学生92名。1966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6)晋教复字75号文件”批准,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制3年,开设政治与汉语、数学与物理2个专业。1966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6)晋教字164号文件”批准,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纳入国家计划,从9月1日起由省核定编制,经费列入省高教事业支出项。1969年11月,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县师范等7所区直学校合并组建为“忻县地区五七学校”。
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72年1月,经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研究决定,撤销“忻县地区五七学校”,成立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开设中文、理化、数学、英语4个专业。在校学生440名,教职工总数170名。1973年9月,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忻县地区高级中学。
山西师范学院附属
1978年1月,经山西省计划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附设在忻县师范,开设物理、化学、语文、英语、数学5个班。1981年1月,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与忻县师范分离,设立独立的财务帐目。
忻县师范专科学校
198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82)教计事字215号文件”批准,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忻县师范专科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学制3年,规模900人,设置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5个专业。1984年8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晋教高字(1984)第31号文件”批准,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生规模?900人。建校之初,开设中文、英语、政史、数学、物理、化学6个教学系(专业),后陆续设置体育、计算机、电子等教学系(专业)。 至1998年9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规模1200人,共设置中文等8个教学系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等10个专业。
1997年以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西内参》、《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数十次对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1998)15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98)127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包括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内,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普通专科学校——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忻州师范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2000)23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建制同时撤销。
2000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0)117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建设
学院本部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23个教学系部,32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近50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近16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人。
校园图册(2张)
学院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电教系统、计算机房、语音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地理实验室、案例教室、微格教室、心理仪器测试室、琴房、电脑绘画室以及图书馆、体育馆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设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党委机关报《忻州师院报》(半月刊)、文理综合版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图书馆藏书130多万册,数字化资源4900GB,其中电子图书200GB。
系部设置
中文系
外语系
政治系
历史系
数学系
物理系
电子系
化学系
生物系
计算机系
地理系
旅游管理系
教育系
经济管理系
法律系
美术系
舞蹈系
音乐系
体育系
公共外语教学部
政教部
基础部
研究机构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
五台山文化研究所
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
陶行知研究会
元好问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研究所
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
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
重点学科
理学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文化研究学科
省级精品课程
《力学》
《中国近代史》
《有机化学》
《现代语文》
《物理化学及实验》
《高等数学》
《人文地理》
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我院还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
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物理学等5个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代汉语、有机化学、普通心理学、仪器分析、文学概论、中国近代史、计算机导论等7门课程为山西省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等2个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现代教育中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6个实验室为山西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山西省文化强省八大中心之一,五台山文化研究被评为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王秋生
男,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68年1月至1979年10月在原平市阎庄镇插队;1979年10月至1984年6月在忻州地区农业银行工作,历任:政工干部、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调入忻州师专,历任:总务处副处长、处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 党委书记;2000年3月任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0年4月任忻州师范学院筹备工作协调领导组组长;2000年10月至今任现职。
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志连
男,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山西师范大学教师,山西大学教师、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10月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1年8月任现职。
党委副书记?韩泽春
男,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函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副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范亭中学、忻州师专、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忻州师范学院工作。其间历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工作筹备组副组长、党(院)办副主任、主任。2007年3月当选院党委委员。2010年1月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2年2月任现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白宝林
男,1960年6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教授。历任:忻州师专化学系教师、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系党支部书记、化学系主任;忻州师专学生处(部)处长,忻州师院学生工作筹备组组长,忻州师院学生处(部)处长兼团委书记,忻州师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06年11月任现职。
学校校训
厚学启智、修德树人
厚学启智是讲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只是,作为一名老师,用渊博的知识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修德树人是要求学生要提高道德修养,以德立身,用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和塑造人,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
院校荣誉
1、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两基’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我院喜获“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