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大学  > 大学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2018/11/5 0:37:11 人气值:
学历层次: 大学     

第三方平台查询:    “百度百科”“天眼查”“百度”

校区简介

隋唐时期,长江北岸线即在新校区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就是描写的唐代扬州南郊曲江──扬子津渡口地段的春夜之景。新校区命名为扬子津校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确切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古城特色,且与学校现有的“瘦西湖”、“荷花池”等校区构成一种内在的联系,能引发人们的联想,激发对古城、对扬大的向往。

2008年5月12日,第一座单体建筑破土开工,到2009年9月,4个学院的师生顺利入驻,短短16个月的时间,一座现代化的大学校园拔地而起、雄姿英发。[2]

校区建设

规划设计:延续百年历史文脉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这是江苏省内最后一个获批建设的大学新校区项目,也是百年扬大办学空间的一次重大拓展。近年来,随着学校事业的加速发展,原有的校园办学条件已不能满足需要,发展需求的扩大与办学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益凸显。扩大办学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后劲成了保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学校领导果断决策:兴建新校区。延续历史文脉,把新校区建成人性化、文化型的精品校园,数字化、智能型的现代校园和生态化、环保型的绿色校园,是全校师生的共识。为此,学校确定了“整体协调、科学分区;适度超前、留有余地;按群组团、方便实用;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指导思想。2006年底,学校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圣诺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6家全国知名设计单位参加扬子津校区规划设计竞标。在师生评议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2007年3月,学校确定上海华东建设发展设计有限公司的方案为中标方案。规划方案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扬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体现时代性、创造性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规划中,新校区以河为界,象征开放式的“城的形象”;以水为脉,贯穿校园,使校园富有灵气又不失冷静;随处可见的绿化土地,力图将扬子津校园打造成为一座园林式校园。新校区的功能布局特色为“一心三区”。“一心”即位于扬子津校区图书馆;“三区”为校区东侧及南侧教学区、西北侧的体育运动区、北侧的学生生活区。三个分区既彼此独立,又通过环行道路和景观轴线紧密联系。新校区建筑物的设计力图延续历史文脉,涵盖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与高度,创造了一个既有历史延续又有现代气息的大学建筑群。作为新校区的礼仪通道和中心广场的核心建筑,图书馆整体给人简洁大气的感觉,其独特的外观形象及丰富的空间层次蕴含着多重寓意。外墙壁的斜面设计表达了通往“知识大门”的寓意,喻示着攀登知识之山的曲折路径;形体设计上采用了集中式布局和整和的体量,形象单纯明确,整体感强,成为校区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观赏的标志性建筑;造型上注重雕塑感,内外空间丰富,光影效果强烈。此外,规划方案还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对原有的水系进行拓展疏通,改造形成护校河,校园不设围墙,并与校区西部的水系相通,形成一体。整座校园的设计简洁明快、器宇不凡,既与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属性和特色和谐相融,又与学校承传百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一脉相承。

建设施工:“质量最好的建设项目”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新校区建设与学校的全局工作紧密相连。为保证4所学院的顺利搬迁,一期工程必须在8月底前完工。也就是说,在18个多月时间里,不仅要完成主体工程15栋楼宇、32万平方米的土建任务,同时还要完成给水排水、强弱电缆、通信网络、广播电视、道路、绿化、校门、围墙等大量配套工程。按照常规,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新校区建设,就是要打破常规,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一场会战在建设工地上全面铺开。最多的时候,好几栋楼同时施工,5000余名建设者汇聚工地,脚手林立、车水马龙、机器轰鸣,整个工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热土”。

工期紧、任务重,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新校区建设中实行了“质量、工期、安全”三位一体的工作措施。学校要求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的人员进驻工地,进行全方位质量跟踪监督。工期进度要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同时要确保施工安全。学校还强化监控,严把材料(设备)采购关,同时严格检验,确保材料优质性和施工工艺规范化。基建处对所有工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安排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担任每个项目的负责人,由他们对施工进行全程管理。除了每天要巡视在工程建设现场,监理施工质量,解决各种问题,每周各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员还会聚在一起,交流工程进展情况,探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广优秀经验,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与时间赛跑,得有超乎平常的投入和耐力,基建人冲在了最前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奔走在工地,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寒来暑往,500多个日子,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腊月二十九才歇工,年初六就又走上了工地。他们战阴雨、斗酷暑,抢时间、争速度,想的是确保工期、是确保开学,全身心扑在了建设工地。

为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学校的基建人精心安排、优化施工流程,提高建设效率。2008年3月份开工的校内主干道建设,是最先启动的施工项目之一。这一做法打破了一般工程建设中,先建临时通道用于施工,最后再建干道的常规。项目施工组负责人介绍,新校区的单体建筑较多,要建立临时道路耗资可能高达500万,而且最后修建道路与管道,还会与绿化产生矛盾。先建校园干道,不仅减少了建造临时道路的投入,在施工过程中对道路的使用,也是对道路质量最好的检验。

此外,在新校区建设中,学校坚持节约能源,采用创新技术。图书馆的空调系统就采用了先进的冰蓄冷技术,即在电网低谷时开机蓄冷,在电网峰时段释放冷量,充分利用夜间谷值负荷的廉价电力,大大节省了电费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图书馆屋面采用了铝镁锰合金板,这是扬州市首幢采用该材料的建筑。安装上运用直立锁边技术,支承方式隐藏在面板之下,整个屋面上看不到一粒穿孔。这些材料和技术的采用,将图书馆这一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典雅沉静、精致大气的特点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6月下旬,省建设厅组织的“飞行检查”“突袭”新校区建设工地,检查组里见多识广的专家们对新校区建设中严谨细致的管理和井然有序的施工流程赞不绝口,在事后召开的情况汇报会上,专家们毫不吝啬对新校区建设的赞誉,称其为本次检查中“质量最好的建设项目”。

配套建设:“全”是为了开学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新学期伊始,刚刚搬迁进新校区的同学就惊喜地发现,除了无处不在的“新”,各种学习和生活设施的“全”,也让他们倍感舒心。电热水器、互联网络、校园广播、多媒体教室、有线电视、一卡通……这些都已一一到位,而且设计非常人性化,使用起来也很便捷。同学们还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宿舍里的橱柜、书桌等家具,新崭崭的,却没有一点刺鼻的味道;食堂墙上刻着的古诗词、古色古香的宣传橱窗,让校园里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随地形起伏绵延的花草和树木,看起来和周边环境和谐融为一体,让人赏心悦目……

入住新校区的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为了做到这些,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整个暑假都在奔忙。

先期入驻新校区的4个学院均以工科为主,相关的仪器设备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涉及大型机床、精密仪器、暖通、给排水等,这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搬迁和安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确保开学即能投入正常使用,设备处事先制定了周密的方案,精心组织拆卸、搬迁和安装,尽力做到“一个也不少”、“一个也不损”。

此外,为贯彻“发展工科”的发展战略,学校还投入4000万重点建设了公共物理实验室、机械实训中心、污水处理实验教学科研一体化实验室、烹饪实验室等一批设施,为学校的工科发展创设了一个高端平台。

1864间宿舍、139间教室、3100个食堂餐位以及图书网络等设备,资产总价值接近4000万元,从单件价值200多万元的教学楼中央空调系统,到单价不足1元的碗筷,不仅项目繁杂、品种多样,而且搬迁安装要求各异。国资部门协同校设备处、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集团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确保按时搬迁顺利实现。

为做好这项庞大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国资处变单一的招投标管理为从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环节的过程管理,提前计划、提前论证、提前准备。他们主动了解板式家具价格的市场行情和安装要求,提前实施学生宿舍设备配置等工程,确保了在总体施工进度下合理预留通风环保等时间。

在具体实施搬迁时,国资处通过监督检查搬迁现场等环节实施过程管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工作人员主动深入设备制作厂家和安装现场进行检查监督,从原材料选用到制作流程,累计检查近60次,仅学生宿舍板式家具一项就抽查10多次。

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国资处积极围绕新校区建设调配人力、物力,迄今为止,全处招标数百品种,合同金额2950万元,所有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在扬州市质监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抽样和跟踪调查中,不锈钢制品、板式家具、课桌椅等设备均得到了一致好评,不仅符合合同约定,还优于国家标准。

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国资部门还努力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在学生板材家具的采购中,学校充分利用了暑期家具板材价格供应价格较低的优势,主动调整招投标时间,仅此一项就节约经费近50万元。

廉政建设:创建“双优”工程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党风廉政建设是新校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5月13日,新校区首个单体建筑开工的次日,学校与市检察院联合发文,要求在新校区建设中创建“双优”工程。

“双优”即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学校明确要求,要严格规范基建程序和工作纪律,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绝不能出现“楼竖起来人倒下去”的现象,确保新校区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让师生员工满意。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切实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参加新校区工程建设的学校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人员,进行反腐倡廉形势政策、法纪和职业操守教育,不断增强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校纪委组织学校参与新校区建设的工作人员,以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货物供应单位代表到扬州看守所进行警示教育活动;举办《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讲座,召开迎新年茶话会,要求各职能部门强化责任制,所有工作人员要信守承诺,严格自律,过一个廉洁的元旦、春节……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在新校区建设中营造了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让参与新校区建设的所有人员都绷紧了廉政这根弦。

除了开展宣传教育,学校还健全和完善招标投标、货物采购、合同管理、工程签证、工程监理、跟踪审计、工程款结算、廉洁自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此外,还实行廉政准入制度。检察机关提供投标人有无不良记录情况,对投标人进行廉政资格审查,对不符合廉政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工程建设实行“双合同制”,甲乙双方除签订业务合同外,同时应签订廉洁合同,明确双方廉洁责任和处罚措施。乙方在严格履行业务合同的同时,认真执行廉洁合同,做好廉洁工作。

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落到实处,学校还强化监督和惩处。有计划地对工程变更、招标投标、大件大宗货物采购、合同执行、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到2013年九月,已有九个学院迁入扬子津校区。

录取招生

扬州大学录取分数请查看:http://data.edu.qq.com/college_info/303/col_fenshuxian.shtml

相关新闻

“人人”引发扬大学子“爱心接力” 一条求助信息铺就“雷锋路”

扬州大学2013年10月21日,?一条极其普通的求助状态发布在了大学生新兴交流平台“人人”上,发布者扬州大学法学院大二女生王西元绝对没有想到,她的这条“胡怡倩同学脚扭伤了,有没有人能借个交通工具。”竟在短短几分钟内铺就了一条联系扬州大学扬子津东、西校区间的“雷锋路。”从扬大扬子津校区的东区到西区,这一段距离可不小,身形瘦削的夏语背着似乎在半途有些坚持不下去。幸运的是,中途遇到了看见状态匆匆赶来的法学院大三的学生张飞,于是,他成为接力的“第二棒”,继续背起胡怡倩朝医务室进发。一路上,不断有看见状态赶来的法学院学生,当然奔跑着的两人也引来了路上各个学院学生的关注,很多男生表示愿意加入护送队伍。无形间,路上的人流主动避让,开辟出了一条“应急用道”。最后,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大三学生成为爱心接力的“最后一棒”,将胡怡倩送至医务室,并为胡怡倩找来了两块冰袋,热心得就像是两人早已相识。“简直是天降奇兵,啊,不,是天降“雷锋”才对!”事后,王西元笑着对赶来帮忙的众人说道。而大家更是将这一路的行走戏称为“雷锋之路”。[3]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