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三峡大学是国家水利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三峡大学于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的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先后为原国家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直属高校,为原水利电力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原电力工业部六大本科高校之一,1996年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8年11月通过国家教育部立项审查,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湖北三峡学院是湖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
三峡大学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三峡大学有近70年办学历史,最早始于1946年,自1949年开始举办全日制大学专科教育,1978年开始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1996年开始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同时于1998年与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正式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留学生及港澳学生招生资格,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工程硕士培养资格,具有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格。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是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自主招生高校。学校有26个学院,6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九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共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共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硕士类别3种,专业硕士学位(领域)点1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10个。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位于举世瞩目的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湖北省宜昌市。宜昌有世界最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还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宜昌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还是屈原(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和王昭君(汉明妃、民族友好使者)的故乡,是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宜昌旅游资源丰富,5A级景区3处(三峡大坝、清江画廊、三峡人家),4A级景区12处,是不折不扣的中国优秀旅游名城。丰富的水电资源、独特的三峡文化为以水电为特色的三峡大学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科研天地。
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于2000年6月29日挂牌成立。
一、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1978年~2000年)
三峡大学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新建本科院校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其是一所直属水利电力部、专门培养水利电力行业建设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为原水利电力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
1988年4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合并后组建能源部和水利部,学校直属于能源部;199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能源部撤销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直属于电力工业部,为原电力工业部六大本科高校之一。
1996年5月,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分为武汉本部和宜昌校区。1998年11月,合并后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顺利进入全国“211工程”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进入到全国重点大学的建设行列。
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与湖北三峡学院合并组建三峡大学;同年8月,教育部批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本部与武汉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二、湖北三峡学院(1946年~2000年)
三峡大学体育场1995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鄂政发[1995]94号),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宜昌职业大学合并组建湖北三峡学院,为省属本科高校。
(一) 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46年~1995年)
1946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省立宜都师范学校;1950年改名为宜昌师范学校;1958年夏迁至宜昌办学;1958年秋更名为宜昌师范专科学校,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为其题写了校名;1977年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宜昌分院;1978年更名为宜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49年~1995年)
1949年11月,湖北省政府创建湖北公医专科学校;1958年湖北公医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宜昌医学专科学校;1993年6月更名为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三)宜昌职业大学(1978年~1995年)
1978年9月,宜昌市政府成立宜昌高等工业专科班;1983年5月更名为宜昌职业大学。
2005年,三峡大学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三峡大学与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在达拉斯德州大学成立。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定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2010年7月,三峡大学部分专业在全国部分省(市、区)列入第一批招生录取批次。4月,三峡大学被湖北省委组织部批准为湖北省首批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三峡大学是七所干部培训高校基地中的唯一一所省属院校)。10月,学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全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
2011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学科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3年1月30日,学校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整体验收;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准并正式发文,三峡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至此学校具备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2013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函,学校取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湖北省省属高校唯一)。
三峡大学宿舍2013年7月,三峡大学部分专业列入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的省(市、区)达到20个,第一批本科专业增至12个,文科专业首次进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2013年7月教育部批准,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9月,三峡大学继2011、2012年后再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校容校貌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校园统一,是国内为数不多、一地办学的高等学府。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约252.5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亿元。建有3个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1座综合训练馆(游泳馆);建有5个学生公寓小区,5个标准化食堂,有各类教学实验(实训)中心17个,包括功能实验室128个;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万余台(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3.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60万册,各类数字资源18000GB;建有160多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园网连通全校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网络设施先进、性能稳定,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2008年被授予“中国教育和科研网三峡地区节点单位”。2011年被评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201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66所本科院校试点单位之一。2012年,成为中国灌区协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三峡大学学校建有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电站仿真实验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2个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建设项目),防灾减灾、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等4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2个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湖北省土家族研究中心先后在该校挂牌成立。建有水电科学研究院、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长江三峡发展研究中心、三峡文化研究中心、武陵民族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再生能源研究所、智能视觉与图像信息研究所、应急安全管理研究所、肿瘤研究所、新型能源材料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学校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监理、勘测甲级资质,水利工程设计、电力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国家电力公司授予的水电工程建设甲级监理单位,是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确认的电气设备检测中心、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三峡大学国家重点试验站
序号 | 试验站名称 | 授予部委 | 授予年份 |
---|---|---|---|
1 |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科技部 | 2001年 |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授予单位 | 授予年份 |
---|---|---|---|
1 | 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 电力工业部 | 1996年 |
2 | 水电站仿真实验室 | 电力工业部 | 1996年 |
3 | 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 | 2002年 |
4 | 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 | 2003年 |
5 |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05年 |
6 | 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 | 2005年 |
7 | 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科技厅 | 2009年 |
8 | 国家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 | 2009年 |
序号 | 基地名称 | 授予单位 | 授予年份 |
---|---|---|---|
1 | 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2003年 |
2 | 水库移民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2008年 |
3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湖北省文化厅 | 2008年 |
4 | 湖北省土家族研究中心 |
序号 | 研究中心名称 | 授予单位 | 授予年份 |
---|---|---|---|
1 | 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厅 | 2004年 |
2 | 湖北省库区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厅 | 2004年 |
3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2009年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
01 | 水电施工技术研究中心 | 02 |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 | 03 | 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04 | 现代建筑,环境艺术,研究所 | 05 | 康复医学,研究中心 | 06 |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 |
07 |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08 |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 09 | 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
10 | 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 | 11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 12 | 近代物理研究所 |
13 | 应用数学研究所 |
三峡大学院属科研机构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序号 | 机构名称 |
01 |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所 | 02 | 土木工程研究所 | 03 | 环境与,地质工程,研究所 |
04 | 水文与水资源研究所 | 05 | 机械工程研究所 | 06 | 材料工程,研究所 |
07 | 环境工程研究所 | 08 | 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中心 | 09 | 输电线路工程,研究所 |
10 | 电气工程,研究所 | 11 | 电气工程研究所 | 12 | 机电工程技术,研究所 |
13 | 仿真与控制研究中心 | 14 |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15 | 经济研究,中心 |
16 | 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 17 | 正骨,研究所 | 18 | 介入治疗研究所 |
19 | 男科学,研究所 | 20 | 儿童医学研究所 | 21 | 生殖医学研究所 |
22 | 三峡,天然药物,研究所 | 23 | 诊断病理研究所 | 24 | 影视与,戏剧文学,研究所 |
25 | 古文献研究所 | 26 | 语言学研究所 | 27 | 比较文学,研究所 |
28 | 三峡美术研究所 | 29 | 艺术设计研究所 | 30 | 应用化学,研究所 |
31 | 邓小平理论,研究所 | 32 | 三峡音乐研究所 | 33 | 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 |
34 | 理论物理研究所 | 35 | 生物工程研究所 | 36 | 数学与应用软件研究所 |
37 | 三峡地区,生物资源,研究所 | 38 | 三峡,武术研究,中心 | 39 |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 |
40 | 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 | 41 | 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研究所 | 42 | 三峡语言文化研究所 |
研究资源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60万册。三峡大学图书馆200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主体7层,总占地面积7085.0平米,总建筑面积42605.33平米,花园面积1500平米,阅览座位4000余个。
图书馆馆舍设计理念先进,结构上采用“大开间、三统一”设计方案,使其内部空间结构简洁、明快,功能布局合理,自然通风和采光良好。功能上兼顾读者阅读、研究、自修、文化休闲及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功能不断拓展的需要。装备上凸现“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等办学办馆理念,全中央空调、自动扶梯、先进的安防消防设施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安全、高效的学习研究环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施为读者便捷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管理和服务上注意吸取国内外图书馆先进的办馆思想和方式,并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在读者服务工作上实行“藏、阅、修”一体化。开放方式上,取消了不利于读者自主自由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约束(如不自带书包或图书、就室阅览、使用代书板、阅后自行归架等),实行“全年候、全天候”开放。
三峡大学图书馆三峡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馆舍、良好的空间环境、先进的管理理念、开放文明的服务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成果
三峡大学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达5亿多元;有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3项,获中国爆破工程学会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2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2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达每年50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
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24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56项;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主办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三峡论坛》、《实用医学进修杂志》、《水电工程进展》、《灾害与防治工程杂志》等学术期刊。
学术交流
三峡大学贯彻开放办学方针,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和互派留学生等合作关系;设有HSK考点;开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0年获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资格;2007年学校第一所孔子学院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挂牌成立。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与武汉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签定了“支持与合作协议”,与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宜昌市人民政府、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与交流。
序号 | 三峡大学举办的部分学术会议一览表 |
1 | 首届中国水电论坛 |
2 | 新能源及水电可持续发展论坛 |
3 | 欧亚高校联盟第五次,第八次年会 |
4 | 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第21次年会 |
5 | 联合国大学,文化与环境研究网第一次工作会议 |
6 | 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7 | 第四届全国政治文明建设与发展论坛 |
8 | 第三届中韩水技术研讨会 |
9 | 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 |
10 | 全国第九届岩石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11 |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中青年学者研讨会 |
12 | 中国,计算力学,2008大会暨第七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 |
13 | 第三届全国电力人才,网络联盟,论坛 |
14 | 第四届全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管理研讨会 |
15 | 三峡物流中心,论坛 |
16 |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三峡高层论坛 |
17 | 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 |
18 | 第八届海峡两岸生物学启发的理论科学问题研讨会 |
19 | 第一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 |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29届学术年会 |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三峡大学有专任教师1983人,其中教授376人,副教授76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2人;有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831人;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31个,已聘请“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楚天学者4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6人,湖北名师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有14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伦·麦克德尔米德与温诗铸、葛修润、袁国林、刘广润、陈厚群等16位院士在内的273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
院系设置
三峡大学教学单位一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序号 | 单位名称 |
1 |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14 |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 |
2 |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 15 |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
3 | 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 | 16 | 三峡大学,田家炳,教育学院 |
4 |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17 |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 |
5 |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18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6 |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19 | 三峡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7 | 三峡大学医学院 | 20 |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8 |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21 | 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9 |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2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10 | 三峡大学法学院 | 23 | 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仁和,医院) |
11 | 三峡大学理学院 | 24 | 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12 |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25 | 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
13 |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 26 | 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 |
学科建设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有26个教学单位,6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医、文、经、管、法、教、艺等9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5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0个,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科专业3个(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专业硕士类别3种,专业硕士学位(领域)点13个。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1个,湖北省优势与特色一级学科7个。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3299余人,研究生2040人,留学生894人。
三峡大学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确立了“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组织开展学科竞赛和文体竞赛活动。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英语四级通过率稳步上升;本科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峡大学2010年,三峡大学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27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9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湖北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2011年,三峡大学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0项;获得省级一等奖25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24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湖北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成绩斐然。
三峡大学高水平足球队荣获2007-2008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三连冠、荣获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第三名。五人制足球队在2011-2013连续三个赛季获得全国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亚军。
研究生教育
文学院彭红卫教授在CCTV讲授《朱熹查贪》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于1991年开始与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单独招生;1998年挂靠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发文,学校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和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0个;另外学校拥有专业硕士培养类别3种,专业硕士学位(领域)点13个;学位授权点涵盖理、工、医、文、经、管、法、教、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全日制研究生2040人。学校拥有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831人。
三峡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
文化传统其中,工程硕士有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等10个专业学位点。
留学生教育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三峡大学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院校(湖北省唯一获此资格的省属高校)。三峡大学留学生人数在湖北省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三峡大学留学生规模在全国高校中排行第90名。学校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及独特的三峡区域优势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学子,特别是2001年以来,学校相继与国外多所高校开展了联合培养项目,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互换等,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校有留学生894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印度、尼泊尔、越南、乌克兰、德国等国。2011年12月29日,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三峡大学社区外国人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学校领导
三峡大学党委书记 | 李建林 |
三峡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 何伟军 |
三峡大学党委副书记 | 石亚非,田,斌 |
三峡大学副校长 | 胡翔勇,主,悔,邹,坤,黄应平 |
三峡大学纪委书记 | 王新祝 |
三峡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 焦时俭,谭志松 |
校训
三峡大学校训求索。“求索”连用成词,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名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索”为校训,言简意赅,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突出学校风格。“求索”是三峡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核,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坚定意志以及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求索”校训体现了学校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精神的统一。它不仅取法于古典名篇,而且充分反映出三峡大学的独特理念,传递出教育目标与办学理念方面的个性化追求。
校标
扬帆索源。书海泛舟,索源蓄力,扬帆远航,三峡大学人一定能乘劲风,高扬帆,达到理想的彼岸。
校名标志字体
三峡大学校名是毛泽东同志的笔迹组合体。这一组合体,雄浑遒劲,笔力挺拔,既体现艺术性,又具有权威性,展现了三峡大学这一“金字招牌”的神韵和魅力。
校园标识语
树百年报国志,育世纪栋梁材
校赋:《求 索 赋》
原夫求索,语出离骚绝唱,见乎屈子行藏。恐美人之迟暮,履艰路之漫长。骐骥驰骋,求三后之纯粹;凤鸟飞腾,索高丘之众芳。修能美政而不得,抱石洁身亦何伤。秉骚客高怀,革故鼎新,滋
三峡大学“求索溪”毕业纪念石
树兰蕙;承楚风流韵,励精图治,临睨乡邦。
城连蜀楚,景耀神夏;庠拥三峡,文华宜昌。山川形胜,睹星月垂平野;水电兴隆,闻江流泄洪荒。楚塞荆门,因其扼喉锁钥;高峡平湖,谓之通道康庄。探幽索奇,元白足迹仍在;拨云冻屦,三苏声望弥扬。至若屈子行吟,长存典则;昭君去国,远播馨香。守敬疏经,名垂青史;范缜宏论,光烁华章。摹地纪之胜景,仰风物之堂皇。看文章而炳焕,耀学府而显彰。承英华于贤哲,将求索作津梁。
三峡大学若乃抚史华夏,着眼民生。仁人存报国赴难之心,志士求共和复兴之能。西学东渐,维新变法;外侵内乱,捭阖纵横。操干戈以待风雷,洒热血而称俊英。忧民爱国,无愧节义;奋斗自强,成就峥嵘。追源探本,求索精神世所鉴;艰苦卓绝,国家昌盛愿爰成。
忆昔吾校初创,筚路蓝缕,若熊绎之奋发;蓬转分合,如三户之荣兴。依势建校,高楼耸荒野;指山开林,坦道通大城。刚健有为,始启宏图逢盛世;坚韧不拔,终辟泥径步云层。慕先贤之高义,资学业以热情。乃知民族魂魄有继,大学精神能名。
且夫知常深邃,学而时习,贵探赜索隐;识多浩瀚,研而穷究,宜创新求真。济济名师,绛帐施教,循循以善诱;莘莘学子,登堂入室,孜孜而膏焚。教学科研携手,凭创新而立则;工医文理同心,因求真而至臻。后皇嘉树,根叶俱茂;杏坛骄子,桃李向春。噫吁!欣乎求索之不辍兮,文采事功,鸿篇壮志;琢磨切磋,敬业乐群。
三峡大学中心广场而钟灵造化,惟楚有才;务实争先,于斯可见。此地风神,自相宜教化施仁;当世学者,更不忘栋梁举荐。雄心既感,百念垂叹。今时芝兰遗露,翠鸟栖林。芳声远畅,名士常临。青山正开绿障,溪水长流清音。品茗而吟,有风月浚疏肝胆;对花而醉,将烟霞收至衣襟。春敷冬索,景色皆成风雅;夏茂秋落,情怀流转光阴。江海鹏飞,振天俯地;梧桐凤栖,傲古睥今。于是书山索径,得会良师益友;学海探珠,更期修德立心。
宜矣昌矣!求兮索兮!惟吾三大,一壁文章之都,连城水电之府。极目九霄云,望远而歌;跋涉三峡路,登高而赋:共工触山兮,苍天折柱;夸父逐日兮,阳乌顿羽。光风霁月兮,长袖善舞;渊渟岳峙兮,翅奋翼鼓。
文化建设
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思想政治状况、宣传舆论氛围、师生文明素质、校园综合治理等方面均呈现出新的气象。学校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进教职员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和深度融合。如“三峡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桃花文化节、寝室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单项球类赛如足球赛、篮球赛等、书画作品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卡位OK大赛、戏曲表演、英语小品大赛、毕业汇演及节庆文艺晚会等赛事活动。学校相继成立了乒乓球、篮球、足球、键球、龙舟等代表队,教职工中还成立了羽毛球、书画、摄影、象棋、围棋、桥牌等16个协会,这些校队在世界、全国及湖北省各类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诸多荣誉,如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香港龙舟国际邀请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冠军(三连冠)、中国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亚军及湖北省各类比赛冠军等。
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近5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全国特等奖5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93项;获得湖北省各类学科创新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52项。学校高水平足球队连续三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冠军,武术队、龙舟队、篮球队、体育舞蹈队、大学生艺术团等在各级各类文体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学校以培育“爱国、自强、求真、创新”为主旨的“求索”精神为主线,着力营造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健全了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筑起团结、和谐、创新的育人生态环境。
序号 | 三峡大学所获部分荣誉 |
1 | 全国校务公开民主办学先进单位 |
2 |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3 | 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
4 |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5 | 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 |
6 |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
7 | 湖北省,开放办学,先进高校 |
8 | 湖北省城市园林式单位 |
9 | 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 |
10 | 湖北省绿化模范单位 |
11 | 湖北省,平安校园 |
12 | 湖北省高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
13 | 湖北省高校二级教代会示范单位 |
14 | 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
15 | 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 |
16 | 湖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
学生社团
三峡大学主要学生社团一览表
大学生艺术团 | 交谊舞协会 | 棋协 | 数学建模协会 |
国防教育,协会 | 大学生论坛 | 羽毛球协会 | 科技协会 |
考研协会 | 索源,文学社 | 三峡剧社 | 英语协会 |
摄影协会 | 演讲与辩论协会 | 青年文学社 | 武术协会 |
溜冰协会 | 国学社 | 法律协会 | 跆拳道,协会 |
机械维修与研究协会 | 篮球协会 | 书画协会 | 街舞,协会 |
扬帆创业协会 | 足球协会 | 吉他协会 | |
乐器协会 | 交谊舞协会 | 动漫协会 |
校园刊物
三峡大学学生校园刊物一览表
序号 | 刊物名称 | 主管部门 | 负责机构 | 备注 |
1 | 《三峡大学报》 | 校党委宣传部 | 大学生,通讯社 | 校级刊物 |
2 | 《三峡青年》 | 校团委 | 《三峡青年》报社 | 校级刊物 |
3 | 《求索青年》 | 校团委文学院团委 | 《求索青年》编辑部 | 校级刊物 |
4 | 《心语》 | 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 三峡大学心理委员联合会,《心语》编辑部 | 校级刊物 |
5 | 《水环风华》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院级刊物 | |
6 | 《建筑人生》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院级刊物 | |
7 | 《机械之声》 | 机械与材料学院 | 院级刊物 | |
8 | 《电气学人》 |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 院级刊物 | |
9 | 《管理纵横》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院级刊物 | |
10 | 《理学星光》 | 理学院 | 院级刊物 | |
11 | 《三峡医学生》 | 医学院 | 院级刊物 | |
12 | 《艺海》 | 艺术学,院 | 院级刊物 | |
13 | 《科苑报》 | 科技学院 | 院级刊物 |
相关新闻
三峡大学英语沙龙“侃”出快乐星期五
2013年10月25日下午,在三峡大学幽静的仿真楼中,一场别样的文化沙龙正在这里举行。
在摆放着桃花摄影作品的展厅里,美国籍外教席德与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周海峰老师手持香槟,用英语品评着桃花节摄影作品;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徐艳春老师与美国外教珍?布鲁莫及她带来的三个孩子“侃”起子女教育话题,数十名外籍专家、教师、留学生和学校师生代表聚在一起,一边喝着咖啡、品着糕点,一边赏着桃花摄影美图,还用英语“侃”起文化感受、工作进展和生活心得。
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席敬也介绍说,出访伦敦时发现,每逢周五下午,英国大学的教师们会将手头的事放在一边,走出实验室,在星期五聚会上与平日都各自忙碌的同事们聊天交流,了解彼此工作中的进展,“对于一些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也会在交谈中寻求到解决方法,或者受到启发,也进一步增加了同事之间的感情”。
何伟军表示,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文化,开放的三峡大学需要更开放的交流。“快乐星期五”的活动体现了三峡大学开放型校园的特色,不仅为外籍教师及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也为所有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促进沟通、增进了解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