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当然你也不需要懂。不曾一次,我会沦陷在那美妙飘渺的幻觉中,也不曾一次,在无人的时候,我会遐想未来的某一刻,可依稀,那些幻觉都一次一次与我擦身而过,我只是愚蠢到淡淡嫣然一笑而过,拖着假坚强的表情,易碎的心,贻笑大方的颔首装执着。好吧,我承认了,我是傻瓜,让人琢磨不透的。即使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还是忍不住有时候,自己也会常常在冰冷的深夜,舍去温暖的被窝,跑到夜市摊上吃凉米线,挑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泪如雨下,等到吃完才发现,
上个月,我的一个朋友因为出了点意外,急需点钱,当他打电话给我时,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因为我们的关系仅仅只限于一般朋友,故此,就有了一点点犹豫。我说:一会儿我给你电话吧。我考虑了十分钟,决定把这钱借给他。上个星期,他把钱还给了我,之后请我喝茶。他说:你答应借钱给我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问:为什么?他回答:打你电话之前我已经打过9通电话,你是第10个。当你说“一会儿给你电话”时,我认为我需要打第11通电话了。我是按照亲疏关系打的这10通电话,越打到后面越没有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不是独在异乡,但最近几年每到过节的时候都特想回家看看,尤其是仲秋节的时候,特别想念那离别已久的家。去年的仲秋节实在是难忍思乡之苦,放下所有的一切事务匆匆回了国。几经辗转,当我终于站在了自己村庄的面前时吃了一惊:没想到二十年前清一色茅草屋的村庄已经变成了漂亮的花园小区,向门卫说出了父亲的名字,才找到了家的门牌号,其实我不知道这还算不算我的家,二十年前我已经和这家断了关系。我敲开门。站在门内的母亲先是愣愣的看了我半天,而后
冬天来了,树似乎要睡了,叶,又落了满地。望望天空,仍是那片天,那朵云,只是蓝天下面的那片土地变了。同一片天,却是不同的世界。叶,似乎是那么熟悉,又以熟悉的姿态轻轻飘落,回忆起过往的那片落叶满地。记忆里,仍是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是在呼唤冬雪吗?它又像是在向人们宣告冬天寒冷却又是美好的。那棵给予我们太多快乐与幸福的梧桐树,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副大义凛然,不害怕任何事物,不惧怕这寒冷的冬天的样子。只是,它那茂盛翠绿的树叶早已变得枯黄,又依稀地回旋落下,似乎
黄昏的山城被丝帛般的雨丝萦绕着,两个旅人来到泰山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适宜旅游的日子,但是一团传递着和平与团结的火焰带他们来到这里,让百里之外的他们,与烟雨朦胧中的泰山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细雨丝丝,打湿了旅人的衣帽,却怎么也打不湿那颗火热的心。路的尽头是被雾气缠绕着翠翠的绿,一山的苍翠。我们像是闯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风划过,波浪起伏,浪花向我们招手示意。这便是泰山。烟雨中的泰山不象烈日下那样的雄壮,倒也显得十分的可爱。脚下的路便是天梯,顺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被别人理解。(一)在家里——母女之间我是一个处于青春季节的女孩,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气息,青春的我有我的秘密,有我的生活,有我的自由空间,但是我的母亲却时刻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侵犯了我的自由我有我的小小日记本,那里藏着我的心声我的秘密,它时时刻刻都躺在我那有铁将军把守的抽屉里。但是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我的抽屉被打开了。日记本也被别人看过了,我一时气极了,就去问妈妈:“妈,不知为啥我的抽屉被打开了。”可妈妈却若无其事的说:“是我打开的我也是关
人的一生布满了荆棘,人的一生充满了理想,人的一生凝聚着人类广阔的前途。人的理想是美好的:有人想做“园丁”,去灌溉那些“祖国的花朵”;有人想当“白衣天使”,用自已的“法术”去解救那些遇难的人们;有人想当军人,保证国家的治安;有人想搞科学,为这绚丽的世界画上崭新的一笔;…… 理想,它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如航标灯,有如黑夜中的星光。每个人都有理想,而且理想都很令人神往,而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做得更完美,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想做“园丁”,
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这是1984给王小波留下的印象。对于一个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在每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句里都散发着对思维自由与快乐的渴望的人来说,这本书在1980年给予他的感受想必是震惊与彷徨中又带点唏嘘。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1984以及动物农场的评价,注意其中的一个词,自由,到底什么是自由,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又在于何处。至少我认为
在先秦哲学里,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些话,用以表达读李晓春先生散文后的感觉,是再确切不过了。 李晓春先生我并不熟悉。在中华美文网论坛,一篇《古城沧桑》吸引了我的注意。此文署名:瘦棠寒蝉,文字凝重大气。极俭省的笔墨,写尽了交河古城的悲凉与沧桑。瘦棠寒蝉何许人也?文字何以如此了得?在《读者》杂志官方论坛,又读到了同一篇什,署名“李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样东西不知不觉消失在身边,待回头看时,才发现不知何时已有了一层淡淡的却拂不开的雾……第一章:思亦“别忘了放学后把成绩单从老师那儿问来!”门已经关上了,夏母依旧在门内嘀咕,已走到楼梯口的夏漫低低恩另外一声。然后又匆匆下楼。从来都没有觉得哪一刻是和平时不同,永远都在生活的轨迹下一点一点往下走,甚至每日还带着一些从内心发出的悲伤,如果爸没有走出这个家也许会稍微好一点吧。不知何时
学校更应该训练学生这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思想。校园不干净,就应该是大家的责任。你想,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这是什么观念?你读书干什么?读书不是为国家服务吗?眼前的务你都不服,你还能为未来服务?当前的责任你都不负,未来的责任你能负吗?水龙头漏水,你不能堵
题记:昨夜闻雨落潇湘,残花落尽满地伤,秋风无情催鬓染。叹流光,叹流光,流光映沧桑。思亲不得泪茫茫,黄叶飘飞断人肠,物是人非家何处?莫回望,莫回望,回望暮色苍。这个周末,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收拾好一切之后,到学校东门口乘坐公交车,去往我做家教的学生家里。合肥的天气多变,一时阳光普照,一时又冷风呼啸,站在公交车站站牌前,寻思着有好些日子不曾打电话回家,便决定家教结束后给家里打个电话。中午十二点
姜文说,他拍电影最大的动力是来源于他的困惑。由此看来,《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拍他人到中年的困惑,《鬼子来了》是拍他对国民性的困惑,《太阳照常升起》是拍他梦境与现实的困惑,《让子弹飞》是拍他历史与当代的困惑,而《一步之遥》则更多的是人生转变的困惑。当他把这些困惑转变成电影拿给观众看时,能产生共鸣,会引起观众极大的追捧,视其为业界神化;不能产生共鸣时,观众便直接蒙圈,陷入与自己智商较劲的怪圈之中。也许连
给心灵放个假,没入古诗堆中,让灵魂诗意栖居,或寄情天地之外,或纵情山水之间,蘸墨书字,提笔作画,一杯茗茶,一曲梵音,三五知己,闲来笑谈。漫道是人生惬意事,莫过如此。不思不想,不刻意雕琢,淡墨闲心,写一些文字,愉悦自己,快乐他人,亦是一种闲趣。闲读杨万里的小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会到一种来自心灵的闲暇,春天的田园,稀疏的篱笆,奔走的儿童,那花仿佛开
话说今年刚过完年,我表姐就来我家玩了。可是这次她不像以前那么兴致勃勃,总是愁眉不展,好象有什么心事一样。我开玩笑地说她是思春了,但她一反常态没有像小时侯那样追着打我,而是长叹一声,说:“要是真思春倒好了。”我再问她,她怎么也不说,只是不无羡慕地说我:“如果我现在还像你那样读书,不用到社会上生活,那该多好啊!”后来,我听爸爸说表姐是找不到工作心烦气躁,才来这里散心的。哈,屈指一算,比我大八岁的表姐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