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孩提时,童年是那样的美好而又充满乐趣,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乐趣,无论你是山里的娃还是城市里的Baby,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一片快乐晴空。“六一”儿童节更是孩子们可以玩得酣畅淋漓、快乐至极的一个节日。
然而现在儿童节的快乐已悄然变质,一张张“六一”消费清单令人瞠目结舌,不仅仅是价格不菲的玩具、绚丽多彩的衣服昂贵得令人却步,连简单的儿童艺术照亦成了“天价摄影”。那么高价的儿童节背后,孩子们真正快乐了吗?快乐的“六一”真的需要如此奢侈吗?
作家梁实秋在杂文《烧饼油条》里面回忆,他小时候,小康之家的孩子也只能吃烧饼油条,只有父亲甚至祖父才能吃到美味的馄饨、鸡丝面或者羊肉馅包子,但是每家的孩子每天见面都乐呵呵的。那时候,没有麦当劳,没有3D电影,没有名牌衣服,却从不缺乏快乐;那时候,大人好像也没有现在的爸爸妈妈这么忙,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叫“亲子”、什么叫“理念”,却有时间给孩子做出一把链条枪、一个漂亮的鸡毛毽子。
孩子就是孩子,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个童年,是在喧嚣的商业环境中吃洋快餐买新衣服新玩具度过,还是找到一种新的方法不那么功利地度过,都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真正的快乐应该是有意义的,孩子们戴上红领巾,应该在儿童节用他们亮晶晶的汗珠、真诚的笑脸、银铃般的欢声笑语去温暖身边每一个人的心田。很多年后,他们或许会对自己曾经的天真哑然失笑,但是绝不会后悔自己度过的那些没有礼物和快餐的儿童节。
世界告诉我们,其实快乐只是一种精神行为,和物质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存在一种正比例关系。让孩子快乐起来,这是一件大事。童年时代,快乐不贵,但很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