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
元代百家的杂剧作品就好像是荒芜的城垣上花草的斑斓色彩。显得很扎眼,点缀了那种萧瑟。不比唐宋的盛世,人们总是在恣意纵情,所有作品有一种盛世的气息。而到了元代,文学作品也随着江山的凋敝透出一种秋意。《梧桐雨》在白朴的笔下,也透出了这样的气息。众所周知,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最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前者除了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
回归母语的本源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语言,如同母亲的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我们开始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很受关注。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一反自行命题前3年的传统,在作文题的命制上直接给出题目———《季节》,要求考生写一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个题目,看似平实,但要出彩却不容易。今年我省的考生在这个命题上的发挥如何?昨天(22日),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结束,共评出12篇高分作文。让我们随着这12位考生的笔触,去品读他们眼中的“季节”,去看看考生们给我们怎样的答卷。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
我,普朗克,一个可能被后人尊重和崇拜的物理学家,有愧于良心,有愧于多年来在原子本质问题上苦心钻研却始终未获得突破的物理界朋友们,有愧于全人类。我即将与世长辞了,几十年了,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我的生命始终未获得过快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生命不会延续太久了。几十年来,那东西一直在我心里痒痒,我要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搔一搔。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一个人沮丧地扯着那好似灌了铅的腿艰难地移动在我家的花园内,鸟儿的歌唱,花儿的缤纷在我眼里都已苍白无力。我刚
小草吐绿于狭窄的石缝,阳光温暖,雨露滋润。大鹏翱翔于蔚蓝的天空,白云烘托,清风抚慰。同样,在失败者勇敢站起,从何处跌倒从何处爬起的背后,也定有鲜花与掌声追随,不需要父母心疼地搀起,也无需老师一味地鼓励,更无需社会关切地问候,只需要自己勇敢地爬起。正如画中跌倒的孩子,他需要的只是拍拍身上的泥土,微笑着站起。如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份自信,如苏东坡“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那样洒脱,如陶晋采菊饮酒,悠然南山那样坦然。跌倒了,就勇敢爬起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海德格尔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但其究竟有着丰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一片人造植物叶---凸出在像的右下角。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号
时间是无休止地前进着,从来没有回过头。这个不知顽皮的孩子在不久之后会把我们带到升学考试中。每个想进入重点初中的人一定不会轻松的。我也如此,但是,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却来源于心态。结局很美妙的事,开头并非如此。开头很美妙的事,结局并非如此。这两句意思相反的话意义并非相反。这句话如镜子般会折射出人间的所有事。人间的事情总共可以分为两大类:结局美而开头并不美、开头美而结局并不美。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态度很重要,最重要的还莫归于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哪来的好的态度
小女子宝钗在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
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知道并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坚强、勇敢的人。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他没有因为家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
芸芸众生,大多数人自生下来以后就被打上了我是平凡人的标签。我们没有西施般的倾国倾城貌,所幸也没有林黛玉般的多愁多病身。但是那个让人震撼心魂的词语--塑造,带给了我们光芒,让我们看到了生命中隐藏的希望和那平凡中孕育着的辉煌!所以我们带着那份坚定,眉宇间凝固着不屈的微笑踏上了那条不断塑造自我的征程。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古今许多名人也验证了这一点,即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才能超越自我,让自己向成功迈进一步。韩信一代名将,自强不息,
所谓:“分是学生的命根”.扳起指头算算,打从我们自娘胎出来到现在,也经历了17年的春秋.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6+3+3=12.这是一个傻子都会的计算题.有时候想想,那还真不划算,12年的“圣贤书”,如今却只化作为短短的两个小时.发挥不好,就“一时踌成千古恨”,到时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不过所幸的是,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几乎为零,嘿嘿. 应该来说,每年考好的人还是比较多.那哪家的孩子考上个清华或者北大,那家的父母恐怕嘴都会笑到抽筋吧.前来祝贺
参加高考阅卷,总有许多感想。每每看到高分作文,眼球为之吸引,思维也随之而转,真令人拍案叫绝,惊呼“后生可畏”!其实这些令人刮目的高分作文,常是考生多年的心血凝成的,是考生文思、文心随手流泻出来的生命之水。每篇高分作文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我们用心去研究形成文字后的高分作文的“表层”特点,有利于后学者“形而下”地在“像”字上做文章;从高分作文的文字背后,诸如考生的思想、习惯、底蕴甚至思维等作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出其“深层”特点,让一部分中分同学由此而得到启迪
一张白白的小瓜子脸,一双大大的眼睛,两个冲天的羊角辫,这就是我那淘气的小表妹!你别看她才上幼儿园中班,其实,她可精灵呢!有一天,我正在写数学作业,她在一旁又唱又跳的,搞得我一点也静不下心来,我不耐烦地说:“小姑娘,你安静一会儿行不?”她安静了不到30秒,又跑过来对我说:“姐姐,我也要做数学题!”没办法,为了让她不再打扰我,我就在纸上写了“15+15”让她算。我答应她,若是她算对了,我就陪她玩一会儿。她无辜地望着我说:“姐姐,老师没教过!”我嘴角掠过一丝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