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设置11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局机关重要政务、事务; 负责局机关干部职工劳动工资、生活福利等有关工作。 负责全局性会议的组织安排。 负责全局性综合文字工作及重要文件起草和发文审校。 负责文秘、档案、保密、信访、提案建议的办理、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等工作。 负责教育报刊的新闻宣传及发行等工作。 负责机关车辆管理、后勤服务、计划生育、治安保卫及社区管理等工作。 协调局直属单位的安全保卫、计划生育等工作。 负责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组织人事科 统筹规划并指导学校
掌握教育工作的大政方针,统筹规划郊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强化教育督导制度,保证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结合本区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编制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发展计划,负责全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招生计划、学校设置、布局调整的宏观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教育规划、计划的
钟楼,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投资环境40优的明星城市常州市中心城区,因区内建于南唐时期古钟楼而得名,素有“江南富庶地、财帛聚散区”之美誉。人文始祖季札,三次让国,令万世景仰;抗倭英雄唐荆川,文治武功,为一时之冠;工商先驱盛宣怀,创实业之先;红色领袖秋白,觅光明之路;一代宗师海粟,画海天之魂。故曰钟灵毓秀; 聚江南水乡之灵气,得先人前辈之风骨,钟楼人充盈着探索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在行知路上追求本真,超越自我,以智慧和激情书写着教育春秋,可谓英才辈出。钟楼区区域面积72.7平方
清末的”癸卯学制”列有”蒙养院”学段,民国的”现行学制”也列有”幼稚园”学段。 解放后,县学前教育起步于1954年。县晋熙小学开办3个幼儿班,城关小学和徐桥小学也各招两个班,全县共收幼儿135人,教养员7人。 随着”大跃进”形势的发展,1960年,县文教局提出基本普及幼儿教育的要求。全县公办幼儿班20个,民办幼儿班113个,共收幼儿4136人,教师133人。县城关小学幼儿班还被评为省先进单位,省政府和国务院都颁发奖状。由于当时农村学前教育是超越办学条件一哄而起的,1961年以后,县农村幼儿班全部
房县第一高级中学:湖北省级示范高中,市级重点中学。历史悠久,1738年房县建立“穆清书院”,挑选县内文行皆优的秀才或县试合格者入院研习功课,以应乡试(考举人)之需。1938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一批有识之士在“穆清书院”基础上筹建了“私立房县穆清中学”。1949年秋,学校奉命改为“两郧第二联合中学”,1950年改名为“湖北省房县初级中学”。随着形势的发展至1956年,定名为“房县第一中学”。 房县二中:位于房县军店镇。 房县三中:原华严寺中学,为全房县最高学府。 博林双语学校
一、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目前,我县共有学校86所(含寄宿制学校9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25所,小学58所;共有在校学生32077名,其中小学16562名,初中8915名,高中6600名;共有中小学教师3338名,其中幼儿园383名、小学1220名,初中1083名,高中652名(山区408名、平川农村1176名、城区1754名)。全县共有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8907名。近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提出了“创一流
京山县现有学校(幼儿园)161所,其中普高6所,职高3所,初中20所,小学57所,特校1所,幼儿园74所。学生数58818人,其中普高生8143人,职高生2624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4652人(初中生11933人,小学生22628人,特校生91人),幼儿园13399人。教职工总数6372人(在职4301人,离退休2071人),在编专任教师4061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
近年来,南靖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科教兴县”和“工业立县”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决定》等一系列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措施,把教育事业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中学23所,其中完全中学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小学154所(教学点21个),幼儿园164所,开智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和电大工作站各1所。在校中学、小学、幼
闽清县,别称梅,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北部,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之间。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距省城福州50千米。闽清县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和南方杂果基地,橄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是中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闽清古有家塾、庠序以施教。宋代县学、书院接踵而起,文治超越前古,县内人才辈出,许将首中状元,继而黄唐、郑自诚也先后“大魁天下”,全县中进士者达137人。元
2005年,初中、小学生总数达18.03万人,比2002年的15.43万人增长了16.9%,其中小学在校学生达到2.7万人,入学率保持在99.8%,初中生5.23万人,入学率达到97%,比2004年提高0.3个百分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9%,比2002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年辍学率有所降低,全县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达到7年,比1998年提高了0.9年。全县青壮年人口总数532862人,其中非文盲人数530406人,非文盲率99.5%,近三年脱盲人数285人,巩固率100%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81所,其中学校87所:国办高中2所、职业教育中心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其中农村5所)、初级中学11所(其中农村9所)、完全小学49所(其中农村48所)、特殊教育中心学校1所、竞技体校1所、综合实践活动学校1所、镇(街道)成教中心学校13所,民办普通中小学2所;幼儿园94所(其中农村75所);目前在校学生幼儿78257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13192人,职业学校在校生4420人,初中在校生21813人,小学在校生25659人,在园幼儿13173人;全县在编教职
全县中小学校195所,在校生63632人,其中普通高中4 所、职业高中3所、初级中学26所。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点)202所。长宁县中学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长宁县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铜鼓中学是市级示范性初中学校,长宁县幼儿园是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全县在岗中小学教师2966人。其中高中教师468人,学历达标率88%。初中教师1008人,学历达标率98 %,其中本科率38 %。小学教师1490人,学历达标率99%,其中大专率6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把“科教兴县
花都教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从建县初年至清末共有书院13所,此后社学、义学、私塾、学堂、学校星罗棋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花都英才,名震中外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还孕育出清代探花商衍鎏和文字学家商承祚、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等文人学者,以及徐亨、胡应湘、邝准、黄侣文等社会知名人士皆出自这片沃土。花都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发展教育为了人民,发展教育惠及人民”的宗旨,秉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花都,造福子孙后代”的理念,确立“追求公平,在公平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的教育
2010年,全县共有普通小学173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在校学生45460人,毕业生数9117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36534人,毕业生数8209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8039人。全县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6939人,其中专任教师4627人。高考本科达线数和本科达线率均创历史最高,本科达线1991人,本科达线率35.4%。春季为12名学生办理了高校毕业生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总计资金152800元。为本专科大学生、研究生办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近600万元,受
30年来,深圳建立起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2004年8月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市。基础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化和优质化,六个区全部建成省教育强区,占全省总数的一半。深圳采取多渠道解决非户籍人口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06年深圳市3~6岁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