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教育始终秉承“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宗旨,依法治教,统筹教育资源,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高水平、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各学段课程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高标准均衡发展;实施人才强教、科研兴教、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等对策,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效益,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提高教育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现有公办中学16所,公办小学30所,国办幼儿园22所,公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所,民办中小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1
2010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77所(含民办教育学校,不含成人教育学校),在校生436862人;教职工29948人,其中专任教师25583人;占地总面积88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8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39339.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23817万元。其中普通高中23所、普通初中115所、小学508所、幼儿园205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职业高中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机构)921所、办性质学校161所。
小学教育 清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在府东街宾兴公所设立凤阳县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四年,在三元街设立凤阳府小学堂(今凤阳县实验小学),光绪三十二年在长淮卫(今属蚌埠市)设公立两等小学堂1所,在文昌街及府西街设立两等小学堂各1所。光绪三十三年小学堂续有增设,有府城南门观音庵设立两等小学堂1所,临淮镇初等小学堂1所;另有私立初小3所,分别在府城西门外太平街、临淮关旧巡检署、城北卫东湾保。光绪三十四年在府城花铺廊大街增设公立小学堂1所,在临淮关西马公祠增设两等小学堂1所。 民国4年至民国8年,陆续在府城花铺
2009年,娄烦县先后投资4576万元,新建和维修改造41所中小学校舍,消除危房3万余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校舍危房彻底消除,校舍安全实现全覆盖。同时投资2001万元实施了幼儿园、教师培训大楼、操场4项文化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建筑面积7424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2010年,娄烦县投资468万元,实施三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强化校园安全建设,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配备120个校园保安、77个校园保卫、30套电子监控系统、122个报警系统。 2011年,娄烦县投入48
桥头镇位于东莞市东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4万人,先后获得了“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国环保包装名镇”、“中国荷花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是珠江三角洲腹地一个非常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镇。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最早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位于常州市北部,北纬31°48'~32°03',东经119°46'~120°01'。北濒长江,南至沪宁铁路,与武进区、钟楼区接壤,东与江阴市和天宁区交界,西接丹阳市和扬中市。面积439.16平方千米。2013年末,新北区户籍人口47.75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河海街道河海中路。拥有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工学院、建东学院等三所高校,公办民营常州国际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占地500亩的常州体育中心已经启动建设,部分
2009年“科教兴涪”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涪陵区有各类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16486人,其中高级职称1623人;各类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共有14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区级独立科研机构2个。科技创新活动成效显著,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7项;获得各级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25项,累计新增产值20.8亿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金额7.2亿元;创高
200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222件和875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335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9亿元,增长12.6%,位居全市前列。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瑞士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美国健赞医药北京研发及实验室生产基地等27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年内成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1+5”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政策体系。乐普医疗、探路者、北陆药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率先登陆创业板,北京利尔公司主板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北京市昌平区是北
截至2011年末,珙县有普通中学31所,在校生1.9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0.3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58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人,在园幼儿数0.92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28人,小学专任教师15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升学率78.9%,高中升学率52.1%。2011高考本科上线268人,比2010年增加2人,同比增长0.75%,
2008年,云溪区共有普通中学9所,初中在校学生7069人,同比增长3.2%。云溪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毕业升学率100%,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共有高教6人,中级职称17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35人。全年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45人,同比增长6%。完成9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率100%。 2008年,云溪区圆满完成省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55万元;完成云溪中学科教楼、学生宿舍楼建设和城区中学合并,中心幼儿园
明清时期,本县实行传统的科举教育制度,至清末先后设有公、私立书院4所,蒙馆、经馆等私塾近400所,以《四书》、《五经》为必读教材,为封建社会培养忠君孝亲的人。戊戌变法维新后,“效法西洋,研究科学”,废科举,创办中小学堂,至清末,先后办有乐育中学、乐育小学、县初等师范学堂和高初两等小学堂。民国初年,学堂改学校。以“传授新知识灌输爱国思想”为本旨,取缔私塾,兴办学校。其时因军阀混战,社会经济萧条,办学经费困难,学校发展缓慢,到民国9年(1920年),地方自筹资金兴办的私立小学仅有96所,学生只有27
2013年,县域内有公民办幼儿园214所,其中公办园8所,中心园6所,民办幼儿园200所(含23所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共计30270人。郫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中小学校共有43所,其中普通高(完)中5所,职业中学1所,单设小学13所,单设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在校学生共计54963人。民办中小学校13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高完中2所,在校学生共计17582人。民办职业院校12所,开设专业30余个,基本涵盖全县主要产业。其中县管民办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共计3832人。全县有社
我县现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电大1所,教师进修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乡镇初级中学7所,单设小学16所,特殊教育中心1个,幼儿园31所,乡镇成人学校12所,社区学校1所,民办学校9所。高中在校生9977人,初中在校生11067人,小学在校生14563人,幼儿园在园人数7239人,全县在职教职工2601人。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抓住成都市被确定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紧紧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两个主题,统筹推进,积极
现有学校613所,其中:幼儿园48所,小学461所,初中85所,普通高中11所,职业教育8所。共有在校学生273409人,其中:幼儿园20980人,特殊教育373人,小学151796人,初中63669人,普通高中29302人,职业教育7389人。现有教职工11455人,其中:幼儿园72人,小学6028人,初中3547人,普通高中1233人,职业教育575人。
截至2012年,郸城县有职业教育学校5所,普通高中7所,初中65所,小学546所,是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县。2013年郸城中招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周口市中招前10名郸城4人,前50名郸城22人,前100名郸城43人。600分以上郸城315人,占全市39.1%;570分以上郸城1366人,占全市28%。全县一本上线1422人,上线率13.32%,全市第一;二本上线3720人,上线率34.84%,全市第二;三本上线6338人,上线率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