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一)基本情况全区现有普通中小学224所,教学点70个,在校生99737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4352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3964人,普通初中31所,在校生33213人;普通小学185所,小学教学点70个,在校生48208人;幼儿园70所,在园幼儿12253人。(二)基础教育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7%、123.02%。小学和初中分别为0.003%和1.3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9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促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和素质教育实施,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出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将于今年组织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据教育部督导办负责人表示,监测学科为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主要依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考虑相关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并借鉴了部分国家和国际项目的做法。《方案》主要面向的监测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各学科的划分
蚌山区有多所中小学校,主要有蚌埠第十五中学、蚌埠第二十六中学、蚌埠第三十二中学、蚌埠铁路中学、蚌埠市蚌山小学、蚌埠铁路第三小学、蚌埠市回民小学、蚌埠第一实验小学、蚌埠新城实验学校等。 2013年以来,蚌山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实施校安工程建设、班班通工程、教学设备添置等项目,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加强幼儿看护点动态管理,为A、B类幼儿看护点统一挂牌。举行“蚌山区优质园与看护点结对帮扶启动仪式”,二所省级一类园分别扶帮4所幼儿看护点。推进新校建设优质资源进一步拓展。采取
建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古为绥安县,唐乾元二年建镇,南唐中兴元年(958)置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介于北纬26°32′-27°06′,东经 116°30′-117°03′之间,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闽西北、武夷山麓中段。建宁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法师的故里,在千年古刹报国寺建有慈航菩萨纪念馆。五代时县内即有私塾,宋初县内开设官办的儒学。民国版《建宁县志》及县内部分族谱所记,宋代至清朝,建宁考中进士的共计86人,其中南宋就有45人,占历代进士总数52.3%。宋以后,县内教育渐趋衰退。明、清时期,有
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面积56.6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5万人。2006 年以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镇委提出的“调结构,建新城,弯道超越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 实,全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10年,预计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3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税收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 11%;镇本级财政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
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1.将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组考权下放到学校。 2.将组织中学生参加国际数、理、化、生物、信息等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的事务性工作交给局直属事业单位。 3.将组织实施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及毕业研究生就业指导的事务性工作交给局直属事业单位。 (二)划入的职能 1.原由省教育厅承担的普通初中毕业会考的组考职能。 2.原由市人事局承担的非教育系统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的审核报批职能。 3.原由市计划委员会承担的非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职能。
近年来,新华区教文体局致力于中小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科技校本,注重科技创新,丰富活动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刚刚结束的河北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捷报频传,我区赴石家庄参赛的第九中学、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北环路小学、芦家园小学和建华小学6所学校力压群芳均斩获一等奖。在本次大赛上,我区共获奖8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48项。实验小学:辅导员创新项目获一等奖1项并上报参加全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建华小学:辅导员创新项目获一等奖1项并上报参加全国的青少年
蒲江县现有中小学23所,其中高完(职)中3所(1所高中1所完中1所职高),单设初中2所,单设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在校学生23753人;幼儿园27所(其中公益性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7016人;在职教职工2253人。 近年来,蒲江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强机关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取得突破性发展:2007年,建成
目前,我区公办中小学21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市区小学11所、乡镇小学7个;公办幼儿园6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全区在职教职工898人,离退休教师857人;中小学学生11780,幼儿园幼儿1274人。 目前我区拥有省示范初中1所;省特色示范小学1所;省特色小学1所;市特色小学4所;省市一类幼儿园1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1所;省级“家教名校”6所;市级“绿色学校”4所。 近年来,区教育局连续多次被国家、省、市表彰为先进集体;2012年全国第四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获优秀组织奖;2013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老师们提供展示课堂教学交流的平台,教研室研2014年12月18-19日在兴华小学开展了2014年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活动 为发现人才,培养新人,各单位精选未参加过县课堂教学评优活动的年轻教师参加活动,使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大家都集中体现了目标明确、设计合理、方法灵活、过程清晰、重点突出等教学特点,充分展示了普通话、粉笔字等基本功和备课、上课、组织教学、多媒体运用等能力素质。 本次活动是落实教育局《
一、组织实施全县的教育督导工作; 二、对全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对全县有关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行教育职责、加强教育领导和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依据职责,对全县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等进行评估; 五、对县教育工作中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和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会同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协调全县教育评估工作; 七、办理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宝安区,地处东经113°52’,北纬22°35’,位于南海之滨,北连东莞市,东濒大鹏湾,临望香港新界、元朗,是广东省深圳市六大辖区之一,是现代化经济中心城市深圳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宝安区现有中小学178所(其中公办84所,民办94所),纯中学30,纯小学84,九年一贯制64。幼儿园293所(其中公办12所,民办281所),学生37.6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28.95万人,中职学校0.47万人,幼儿园8.18万人)。全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3-6周岁)
龙文区于1997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处九龙江西、北两溪汇合处,辖区面积124.9平方公里,辖有步文、蓝田、朝阳、郭坑四个镇,有蓝田、龙文两个工业开发区,共有42个 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总人口12万人。龙文区教育局是为区政府主管教育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业务上接受漳州市教育局管理和指导。全区现有完中2所,职业高中1所,独立初中2所,小学38所,民办学校3所。全区现有中小学在职教师883人,其中中学在职教师412人,高级职称教师59人,中级职称教师170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中学教师总数55.6%;
通城一中学校现有教学班62个,学生4100余人,教职工456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高级教师124人,省管中青年专家1人,市管中青年专家2人,市级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1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通城第一中学为着力打造省级示范学校,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扩大办学规模。为此,新建了通城一中,2004年实施整体搬迁。新校园总面积342亩,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投资近亿元。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教学楼、科技实验楼、逸夫图书馆、美食中心、学生公寓等。 通城二中创建于1970年的通城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全国各地办新学的影响下,东兰州废科举、止学宫,州署建立高等小学堂,为东兰第一所官办小学。民国15年(1926年)农民运动高潮,区乡农民协会都办小学校,还设农民夜学。1930年县苏维埃政府颁布施政纲领,提出“教育劳动化”和“创办劳动人民免费学校”,县、区小学改为“苏维埃劳动小学”,招收贫苦农民及军烈属子女免费入学。民国22年东兰县推行国民基础教育条例,乡设中心小学,瑶族聚居地设“特种民族学校”。民国26年,教育厅在县设立东(兰)凤(山)天(峨)3县联立国民中学,东兰